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天官 第92节

作者:雁九
道痴见状,道:“祖母,可是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王宁氏苦笑着将礼单递给道痴,道:“没有不妥当的,就是太重了。不过瞧着崔小舅的性子,这礼也退不得,这可如何是好?”
道痴接过一看,果然是重礼,不说潞绸、川锦这些名贵料子,人参、鹿茸等补品,只银钱一项就列了金百两、银百两、钱二十贯。
最重的箱子,装的就是那二十贯钱。这也算是粗中有细,毕竟寻常过日子,还是铜钱用的最多。
道痴放下礼单,现下家里并不缺银钱使唤,可正如老太太所说的,这礼还真是退不得。崔皓送的不是金银,是对外甥的一份心意。
他解下腰间荷包,递给王宁氏道:“还有个东西,礼单上没记,就是这武昌府钱庄的印信。”
王宁氏接下来,有些不解:“这个是?”
“小舅说,凭着这个每年可以从钱庄支取五百两银子。”道痴回道。
王宁氏闻言不见欢喜,反而面色越发凝重起来。
分年给外甥银钱使换,估计也怕一下子给太多,引得旁人窥视,或者坏了外甥心性,养的他骄奢恶习;可每年五百两的供给,则太过惊人。
要知道道痴没过继来时,外九房祖孙两个一年到头,田上的租子,外加上顺娘女红出息,拢共也不过十来两银子,就已经够一家四口人吃饭。
五百两银子实不是小数目,还是一年一给。就算是舅甥,这好也太过了。
看着王宁氏脸上惊疑不定,道痴怕老太太误会崔皓,就说了那句“家产都留给他”的话。
王宁氏闻言,有些恍然。
将家产全给外甥,这是什么道理?除非崔皓自己无子无女,才有这个可能。
崔皓的年纪不大,怎么就断言自己无子嗣?除非是身体不好,或是另有其他隐情。
王宁氏望了望门口,见没有人,方压低了音量道:“二郎,崔小舅到底是做何营生?”
显然,老人家也被崔小舅的手笔吓到。
道痴道:“孙儿问了一句,小舅回的含糊,只说与人合伙在江南做买卖。”
王宁氏思量一番,道:“二郎,这金银虽退不得,可也不好随意挥霍。若是照我看的,还是置办几十亩地。趁着两家舅爷上门的时候,家里添置些产业,旁人也会晓得是舅家帮衬,不会说旁的……若是崔小舅以后买卖上有个闪失,想回乡安居,就将地还回去,也不用担心日后生计。”
祖孙对视,眼中都带了无奈。
虽说感念崔皓的真心相待,可天降横财,祖孙两个都觉得没底。
道痴早就想要让家里多些明面的进项,省的有了银钱也不好花。听了王宁氏的话,正合他的心意。
崔皓闭口不提妻儿,又不是太监,这样实在异常,不知是不是刀尖上讨生活的买卖。自己又不好冒然相劝,王宁氏说的也是个法子。
王宁氏无奈之下,心中已经拿定主意,刘万山那里,为了防止对方用名分说话,不让孙子太亲近;崔皓这里,不知根底之前,也不能太近,省的有什么祸事牵扯到孙子身上。
这两个舅爷,富也有了,贵也有了,可是还不如平平常常的叫人安心……
翌日,刘万山一早就携妻儿过来。
他继妻任氏个子不高,三十五六年纪,相貌只算中人之姿,可胜在皮肤白皙,又长了张笑面,看着倒是添了几分雍容,观之可亲可敬。
四个男孩,最大十一岁,最小的六岁,唯一的女孩,只有四岁,面容集采父母之长,粉雕玉琢,十分可爱。
几个男孩都已经启蒙,虽不知在自家如何,出来做客都斯文乖巧。听说道痴这个表哥已经过了童子试,几个男孩脸上就多了羡慕敬佩。
王宁氏看着这一溜的小兄弟几个,赞了又赞,待看到刘家小闺女的时候,则是忍不住揽在怀里,红着眼圈道:“都说侄女肖姑,大姐儿这眉眼,跟她姑姑小时候一般无二。”
听老太太这样说,道痴也忍不住多看刘家大姐儿两眼。眉眼之间,是有些眼熟,顺娘肖母,这孩子肖姑,表姊妹两个长得像也就不稀奇。
刘万山也想到此处,道:“不知顺娘在京城如何,要是小侄早回来一年就好了。”
王宁氏道:“现下通了音信,早晚有见着的时候。”
因是初次相见,不管是任氏,还是五个孩子,王宁氏都预备了表礼。
刘万山想要早些出城,便婉拒了王宁氏的留饭,一家七口同道痴出来。
时值腊月,外九房的坟茔地在王家墓地的一隅,在城西四十里外,往返一趟也不容易。
刘家准备了四辆马车,任氏带女儿一辆、四个男孩一辆,刘万山带了道痴一辆。另有几个仆妇丫鬟,带着祭礼在第四辆,七八个男仆骑马相从,浩浩荡荡地出城来……
第131章 闻佳音,得丧信
马车里,刘万山问起道痴的功课与将来的打算。
最好的出路,莫过于科举,以道痴现下的年纪, 就过了童子试,前途可期。可是现下道痴入了王府做了世子伴读,要是求安逸的话,中举后就可以在王府补属官。
因王青洲与王家大郎之死,多少都与科举有干系,刘万山怕王宁氏心有余悸,拦着道痴不让科举。
在他看来,道痴是个读书种子。
想着自己年将半百,不过是正六品,又是因不是正途出身,想要升迁极为不易。像在临洮府时那样的机遇,可遇不可求。“九俸两升”熬满,也不过是正五品。若是没有其他成绩,多半是在正五品上熬到致仕。
几个儿子虽已经读书,可资质有限,即便是长子,也要再过五、六年才能下童子试。随后乡试、会试都是不保准的。就像自己当初弱冠年纪就过了乡试,可是会试四次不第。自己儿子,除了四子目前还看不出,其他三子,并无殊才。
等到儿子出仕,少说也要十五、六年,那时自己都退下来。即便现下上面还有舅丈人,可年纪比自己还长,再过几年也到了致仕之时。
要是趁着自己还在官场,帮扶道痴一把,以后也算给儿子们添个助力。
道痴说了自己明年想要去国子监求学之事,刘万山闻言,疑惑道:“明年你才十四岁,进京求学是不是早了些?何不试了后年的乡试再说。”
若是乡试能过,进京入监,就是举贡,比寻常贡生要体面,同窗的水平也高些。要是乡试不过,年纪不过十五岁,再谋拔贡也不迟。
道痴露出几分腼腆道:“姐姐、姐夫在京,甥儿想要早些带祖母进京。”
至于其他打算,解释起来啰嗦,还是这一条最容易被人接受。
刘万山很是意外,人离乡贱,上了年岁的人有几个肯轻离故土:“你想要奉你祖母一道进京?你祖母晓得此事吗?”
道痴点点头,道:“已经同祖母商议过,祖母心里也记挂姐姐。”
这就是肯了,刘万山有些动容。不过想着妹妹、妹婿故去多年,王宁氏守着孙子孙女相依为命,舍不得孙女也是情理之中。
刘万山去王家拜访前,对于王家的事情也打听的七七八八,对于道痴典卖生母嫁妆,为姐姐置办了一份体面嫁妆之事也有耳闻。
在他看来,妹婿、妹妹既、不在了,看顾外甥与外甥女本就是他这个舅舅当做的。若不是高家隐瞒了刘氏病故的消息,他绝不会只准备银钱送过来,其他的不再过问。即便碍于王宁氏,不将外甥、外甥女接到身边,也会更尽心安置。
至于外甥女的嫁妆,自然也是他这个娘舅置办。
赴任之前,他打算在安陆置办些良田,毕竟叶落归根,总有一日他还是要携家眷回来。
现下想到顺娘的嫁妆,刘万山就觉得对道痴有所亏欠,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自己置办产业的时候,也给道痴置上些田产,算是弥补他典卖生母嫁妆的损失。
舅甥两个,都想要买地上,倒也不算心有灵犀,而是世情如此。家中过的如何,全看田亩数多寡。经商者鄙,手有余银的,多是置办田产……
因带了女眷幼童,马车跑得不快,四十里路,行了将近两个时辰。
已故九房老太爷与八老太爷、十老太爷是叔伯兄弟,外九房葬的坟头,有九太爷父母,九太爷,王青洲夫妇,王大郎四个坟头。
九老太爷父母的坟头居住,子孙以昭穆序列。
墓地虽建的平实,可坟头上清清爽爽,并无枯枝败草。
刘万山见状,望向道痴,目露询问。
道痴指了指远处依稀可见的屋子,道:“这一片都是王家墓地,那里住着守墓人。甥儿不方便常来,就托了守墓人时常过来照应一二。”
刘万山听了,摸着胡子,面露赞许。
以道痴的年纪,能照应的这样周全,实为不易。
想着道痴不仅仅是外九房的嗣子,还有个显达生父,到底有些见识,不比寻常少年。
即便道痴已出继,可骨肉天伦,父子之情哪里就那么容易舍弃。说不定因出继之事,王青洪对这个儿子更愧疚偏疼几分。
王青洪比自己还年轻好几岁,想要拉扯儿子,又有什么难事?
不算王青洪,就是王家宗房还有个侍郎老爷在京,肯定也不吝扶持族中子侄。
自己这个做舅舅的,对于道痴来说,反而可有可无。瞧着这孩子,自身不错,外力也有了,要是没出息,还真说不过去。
想到这些,刘万山就放下为官的架子,对道痴更亲近几分。
道痴虽心中有些讶然刘万山态度的变化,可依旧面不改色地受了。
刘万山看了看几个孩子,女儿居幼,表兄妹两个年岁相差太大,否则的话,亲上加亲也不赖。
这会儿功夫,仆人将祭桌、祭品都搬下马车。
刘万山的注意力从道痴身上转过来,不假人手,亲自摆好祭桌。
他是刘氏之兄,王青洲大舅子,是尊长身份,因此带着妻子,在妹妹、妹婿坟前祷告一二后,便让孩子们行叩拜之礼。
道痴为嗣子,少不得跟着叩拜一番,又对表弟表妹们回礼。
刘万山想着妹妹生前,日子穷困,自己这个当哥哥的,口口声声说是心疼妹子,却是半点没帮上,不仅对不起妹妹,也愧对已故双亲的托付。
他虽没有哭,可神情比哭还难看。
他蹲在那里,不停地烧着银箔折的银元宝,心底呓语道:“妹妹,大哥对不住你,让你吃苦了。现下将银钱烧给你,你莫要再苦了自己……”
见丈夫心情不好,任氏便拢着几个孩子,不叫他们嬉闹。野外风硬,大人还罢,小孩子到底有些受不住。刘万山将银元宝才烧了一半,大姐儿就响亮地打了个喷嚏。
任氏见状,很是心疼,有些为难地望了望丈夫。
刘万山正满心愧疚地烧纸钱,并没有留意到。
道痴站在任氏身边,见个正着,便对任氏道:“舅母,舅舅还得等一阵子,外边风大,表弟表妹还小,舅母先带表弟表妹上车吧。正好我们舅甥两个说话。”
任氏闻言,望向丈夫道:“老爷,您看……”
刘万山已经听到道痴先头的话,冲妻子摆摆手,道:“你们先上车。”
任氏感激地道痴笑了笑,看他身上穿的也不厚,便吩咐婆子,取了个手炉塞给他,道:“你还小呢,也仔细些,小心吹了风头疼。”
道痴谢了,看着任氏小声招呼着几个孩子去了马车。等他转身去看刘万山,却是愣住。
刘万山面上水润,不知何时,已是潸然泪下。
道痴脚下顿住,并没有上前。
墓地上的气氛沉痛中带了压抑,道痴扫了眼那尺半高的银箔元宝,心中不无感慨。
王青洲当年进京,为了省路费,搭载了客船,遇到江匪身亡;刘氏在丈夫暴毙上,郁郁而终,未尝不是对穷困生活的绝望。王大郎这里,急功近利,对乡试志在必得,昼夜苦读染病身损。
一件一件说起来,都同穷困脱不得干系。
刘万山想到这些,心里当然不好受……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间谍的战争[精校版]秦功带着网咖回1950年大魏宫廷[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叛徒[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最强特种兵之龙刺[精校版]绝色凶器[精校版]谍影凌云绍宋[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天可汗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九锡国士无双[精校版]天下[精校版]红楼:我真没想造反啊特战先驱[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风雨大宋浴血逃兵[精校版]民国投机者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亮剑之军工系统绝色凶器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炮火弧线逍遥皇子佣兵的战争[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明末工程师我的二战异时空之抗日[精校版]如意小郎君[精校版]父可敌国北宋穿越指南兵临城下锦衣夜行[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大秦帝国风云录[精校版]临安不夜侯梦醒三国庆余年庶子风流[精校版]1852铁血中华[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1911新中华[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晚唐浮生红楼道爷全球通史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浴血兵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谍影谜云万历十五年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带着系统来大唐[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席卷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国色生枭[精校版]唐砖[精校版]铁器时代[精校版]征途实录:启航1926权臣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宋北云[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北宋大丈夫[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两京十五日天官天下匪兵寻秦记汉乡[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带着网咖回1950年征途实录:启航1926天官唐朝好地主明末工程师九锡穿越饥荒村落:种田空间拯救苍生长安的荔枝横推亮剑无字史记(出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