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边疆地区和海外辖地,弓弩、皮甲一直没禁过,只禁各类火器与铁甲而已。
官船靠岸,谢衍也下去溜达。
官差们直接跑去驿站喝酒,趁机消遣放松一下,他们是前往省城襄阳送公文的。
一般来说,只有紧急公文,才会用电报传达。
普通公文依旧要用人来送,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但除了赶考士子之外,任何官吏不得在沿途驿站白吃白喝!
“那些都是赶考士子吗?”谢衍指着一群学生模样的少年。
健仆说道:“应该是来考县试和府试的,汉阳这边房屋紧俏,来晚了找不到住的地方。”
谢衍仔细打量着,感觉挺有趣。
如果他脑子不被撞坏,没有忘记四书六经,此时也应该回河北老家考试。
这个时空的大明,并无什么童生概念。
县令主持县试,考过了就去府试。
府试虽然由知府组织筹办,但必须由提学使主持监考阅卷。就像会试由礼部组织筹办,但礼部不得参与监考阅卷一样,都是为了把科举主办方和主考方分开。
互相监督,防止作弊。
提学使分身乏术,只能一府一府的主考,因此各府的府试时间不一样,为防泄密考试题目也不一样。
通常在二月和三月举行,距离省城越近,府试时间就越早。
个别偏远地方,甚至会拖到五月。
谢衍跟着走过去,听那些学生在说什么。
“我打听过了,去年新任的提学使支持变法,府试策论须得往变法上写才行。”
“嘿嘿,你们这些文科生,新版教材学习得怎样?”
“还行,给了半年时间学习。”
“别说了。我的本经治《荀子》,《荀子》的注解改动好大!”
“真正难的不是律法吗?新版《大明律》改了许多。府试都无所谓,听说乡试还要考《工商法》。”
“你们死脑筋啊?哪里有改动就背哪里,肯定都是考试重点。”
“……”
谢衍在旁边听得偷着乐,不禁回忆起当年的高考。
或许是因为谢衍穿得不错,身后还跟着几个武装随从,被那些学生认为是世家子弟。
很快就有人主动上前,作揖见礼道:“在下汉川县吕珪,字美英。早已取得资格,可以直考府试。不知兄台尊姓大名。”
谢衍在穿越之后,也学了一些古代礼数,作揖回礼说:“在下谢衍,字朝宗,河北人士。”
吕珪惊讶道:“朝宗兄不是来汉阳参加府试的?”
“北上,路过。”谢衍简单回答,没有暴露具体行程。
既然不是一起考试的同乡,吕珪就没了多少结交的心思。他再次打量谢衍,也看到了那块玉佩,却没认出是皇家学士腰牌。
就算认出了,也不会往那边想,因为谢衍太年轻了。
在汉阳逗留半天一夜,次日继续乘船北上,最终在襄阳转乘火车。
太祖、太宗两朝,火车还只到南阳,如今襄阳也通车了。
襄阳是湖北的省城,四川、湖南、湖北和汉中物资,现在大部分都经襄阳北上,其水陆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已经变成一座百万人口城市!
当然,港口建在北岸的樊城区域,襄阳直接把樊城给吞并了。
这里又比汉阳繁华得多,让谢衍不禁产生期待:京城洛阳会是什么样子?
“公子,前面就是火车站。”临时雇佣的车夫提醒道。
谢衍连忙下车,朝火车站走去。
那是一栋三层砖瓦建筑,候车大厅里极为热闹。
大明的穷人很多,但富人和中产也很多,不缺那几个坐火车的钱。
甚至一些小商贩,也通过火车运货。他们的货物数量不多,上了火车可以补票,一路都不用再收税。
当然,必须是体积小的紧俏商品,否则所得利润还不够车票钱。
来到月台,火车头粗大霸气。
工业革命初期的机械,大就是美,力大砖飞。
尤其是气密性不足的原因,蒸汽机往往造得很大,漏的那点气可以忽略不计。
“穿越者前辈牛逼啊!”
谢衍凝视着眼前的庞然大物,越来越感觉魔幻。
他买的是高级票,虽然没有卧铺,但座位更宽敞舒适,而且清洁状况也更好。
选了个靠窗位置坐下,四个健仆坐在他周围。这个高级车厢可以坐八人,剩余的三个座位暂时空缺着。
然后就是等待,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
火车班次不多,发车的间隔时间很长。
“麻烦让一下。”
这个车厢,又进来两人。
一主一仆。
主人的年龄约有二十来岁,一身棉布儒衫,穿得比谢衍质朴多了。
谢衍见状,便让仆从帮他们拿东西。
那儒生作揖道:“多谢帮忙。鄙人巩县孟枢,字叔衡。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谢衍回礼道:“河北谢衍,字朝宗。”
孟枢在弯腰作揖时,猛地发现谢衍腰间玉佩,非常识货的惊讶道:“碧玉白泽?”
谢衍笑道:“侥幸。”
孟枢似乎有点不可置信,盯着玉佩又多看了几眼,直至看到玉佩的数字编号,才说道:“失敬失敬,原来是物理学会的碧玉学士。在下加入的是天文学会,侥幸做了药玉学士。”
药玉,就是彩色玻璃。
皇家学会成员当中,药玉学士的级别最低。
各个学会的腰牌,虽然都雕刻白泽,但不同学会之间,白泽的形态略有不同。
得知此人也是学者,谢衍的随从放松警惕,并且还把一个座位让出来。
两人相对而坐。
这截高级车厢能坐八人,直至发车也没坐满。
“呜~~哐哐哐哐!”
汽笛声响,火车缓缓启动。
孟枢实在忍不住好奇心,问道:“不知阁下年方几何?”
谢衍回答:“还有两个月十七岁。”
孟枢还以为谢衍只是看起来脸嫩,此刻得知年龄,顿时惊叹道:“十六岁的碧玉学士,大明开国以来第二个啊!”
谢衍跟那些笔友通信时,并未暴露自己的年龄,免得被那些家伙看轻了。
当然,聂岐那帮人是肯定知道的,吸纳会员的时候要提交详细资料。
“孟兄也不俗啊。”谢衍说。
孟枢明显对自己的成就很自豪,笑着说:“还是跟贤弟不能比,我的成果纯属偶然。六年前,家父的一个得意弟子,与一位专门打磨镜片的工部巧匠,联手改进了折射望远镜。”
“他们的论文还没来得及发表,我就用他们的那台望远镜,观察发现了木卫五。虽说是木卫五,其实是距离木星第三近的卫星。以前的望远镜根本看不到,我又最早接触他们的改进望远镜。机缘巧合之下,稀里糊涂就让我捡了便宜。”
谢衍说道:“孟兄太谦虚了。”
就在此时,孟枢仿佛想起了什么:“贤弟是那篇阻尼论文的作者?难怪我听着耳熟!”
“孟兄也看物理学刊?”谢衍笑道。
孟枢说道:“去年我虽然在汉中,但也一直关注学刊。有人用你的学术发现,造出了一台阻尼天平,早就已经轰动学界了!”
谢衍不想谈这个,他转开话题道:“孟兄的老家在汉中吗?”
“祖祠在洋州西乡县,”孟枢解释道,“老家那边有祭祖活动,祖父年迈不能远行,父亲又有公职在身,我便代表巩县孟氏回乡祭祖。”
谢衍说道:“太祖太宗好像就出自西乡县。”
孟枢颇为得意道:“我家先祖,便是太祖的亲传弟子,在国朝初年还做过阁臣。后来醉心学术,便辞去高官厚禄,在山沟沟里创办了一家书院。”
谢衍肃然起敬:“为了学术辞去内阁官位,实在让人敬佩。”
孟枢说道:“我家的祖训,便是告诫子孙勤修学术少做官。做官只能一时荣华,研究学术却是功在千秋。”
谢衍还真就信了。
第22章 大明不夜城之洛阳
大明的火车正常时速,约为25—30公里。
400公里的路程,本该15个小时就跑完。但10个小时过去了,却还有一大半路程没走。
每到一座县城,火车必然停靠等客,停一次就在半个小时以上。最折磨人的一次,足足停了70分钟。
孟枢似乎早就习惯了,取出烟斗和烟丝,问道:“贤弟抽烟吗?”
“不抽。”谢衍摇头。
孟枢说道:“研究学问哪有不抽烟的?改天你可以试试,能够清神醒脑。”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十国千娇[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铁骨[精校版]铁器时代[精校版]篡清[精校版]秦吏[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唐人的餐桌北宋穿越指南绝色凶器庆余年[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奋斗在盛唐绝色凶器[精校版]席卷天下[精校版]吕布的人生模拟器[精校版]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大唐第一家丁[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龙啸大明[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满唐华彩铁血大秦[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乱世宏图覆汉[精校版]晚明[精校版]悍戚[精校版]权臣娱乐春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谍影凌云晚唐浮生黑道特种兵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明国师新书[精校版]红楼道爷徽商天下[精校版]男儿行抢救大明朝[精校版]奥古斯都之路[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秦功庶子风流[精校版]民国投机者人在贞观,科学破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寒门枭士[精校版]调教太平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饥饿的盛世(出书版)三国之刘尚传[精校版]帝师县令明天下[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隋唐英雄芳名谱[精校版]锦衣夜行[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小市民的奋斗[精校版]大宋权相[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大明文魁[精校版]1852铁血中华[精校版]三千美娇娘[精校版]箱子里的大明父可敌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风雨大宋骗了康熙大明帝师不让江山[精校版]雅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天下[精校版]皇兄何故造反?我的帝国[精校版]汉阙[精校版]长宁帝军[精校版]大明妖孽[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