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txtzw.net)--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txtzw.net

北宋穿越指南 第1145节

作者:王梓钧
“那六哥是要娶公主吗?还是娶首相家的小娘子?”谢婉天真无邪的问道。
王贻彤也是特别敢想,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娶公主太麻烦了,也不晓得首相有没有孙女。”
谢衍站在原地藏拙傻笑,不愿参与这种女人家的话题。
母女俩把谢衍收拾打扮一通,终于放他出门。
二哥谢堪等待许久,马车早已备好,王昇和几个仆从也要跟着。
谢堪扫了一眼玉佩,露出羡慕的眼神:“十六岁的碧玉学士,大明开国以来你是第二个。”
谢衍惊讶道:“前面还有一个?”
谢堪点头说:“三十多年前,有个叫张沛的神童,全然不学四书六经,也不学什么物理化学。他别的什么都不学,只是痴迷数学一道。十四岁就发表数学论文,十五岁被特招进洛阳太学。仅一年时间,就学术成果斐然,十六岁被授予碧玉学士。”
“三十多年前的神童,现在应该还活着吧?”谢衍问道。
谢堪叹息说:“二十岁时就暴毙了,天妒英才啊。他一天到晚都在研究数学,把家里安排的婚事全推掉了,经常因为一个难题而彻夜不眠。听说此人是累死的,你应当引以为戒啊。”
谢衍用食指挠挠额头。
过劳死啊,这个我有经验。
兄弟俩登上马车,谢堪故意让车夫走东南城区。
来到文教区,谢堪对弟弟说:“下车走走,莫要锦衣夜行。”
“啥?”
谢衍没听明白,稀里糊涂被拖下车。
今天是旬休日,跑来文教区逛街的挺多,而且这边的路人识字率很高。
谢堪昂首挺胸带着弟弟前行,但很快他就失望了。
因为根本无人关注弟弟的玉佩!
就算有人过来作揖问候,也是因为他们通判公子的身份,又或者是他们两个早就认识的士子。
终于,谢堪忍不住了。
当他们再次遇到熟人时,谢堪指着弟弟腰间的玉佩:“石二郎,梅五郎,你们认识这个不?”
石二郎凑近瞧了一眼,点头评价:“岫岩碧玉,成色不错。”
“没见识,”谢堪怒其不学无术,提醒道,“再凑近点,看看雕的是什么。”
石二郎和梅五郎一起俯身查看。
梅五郎说:“有点像狮子。”
石二郎反驳道:“是狻猊,我家香炉上就有。”
谢衍忍俊不禁。
谢堪只得明示:“是白泽啊。黄帝巡于东海,白泽出,能言语,达知万物之精。”
梅五郎笑道:“谁家会用白泽雕刻玉佩啊?说出去会被讥讽冒充皇家学士。”
“就是,就是,赶紧摘掉。”石二郎附和道。
谢堪彻底无语:“我六弟便是皇家学士,十六岁的碧玉学士!听清楚了,不是最低级的药玉学士,而是十六岁的碧玉学士!”
两个损友同时大笑。
虽然谢堪早就说过,自己的弟弟被选为学会会员,但他们始终觉得谢堪在吹牛。
谢堪叹息说:“唉,算了,讲再多你们也不信。”
梅五郎笑道:“谁不知道你家六郎学的是文科?你上次拿来那本物理学刊,虽然论文作者确实叫谢衍,但你也不能因为同名同姓,就给自家兄弟假造一块学士腰牌吧?”
石二郎也提醒道:“假造学士腰牌,虽然别拿去招摇撞骗就无罪,但传出去会影响你们谢家声誉的。”
谢堪只想装个逼而已,却被两个朋友给整自闭了。
说什么别人都不信啊!
谢衍说道:“二哥,我们去城外逛逛吧。”
谢堪也不再故意走路了,跟两个朋友告别,便钻进马车平复情绪。
这是穿越以来,谢衍第二次出城。
城外的附郭街道上,乞丐数量已经少了很多,一眼看去不再那么混乱。
谢衍拉起车帘看着外面,评价道:“变法挺有成效的,连乞丐都变少了。”
谢堪解释道:“都装船拉走了。”
“官府出钱?”谢衍问道。
“你觉得呢?那些乞丐可买不起船票,”谢堪说道,“长江中下游,有两处移民集结点,沿江各省份的移民,由地方官府出钱运过去。剩下的就是朝廷出钱,把那些移民运到海外。黄州府这边,把移民运到九江就能交差。”
谢衍说道:“移民款项,主要由朝廷支付,地方官府很轻松啊。”
谢堪连连摇头:“哪会轻松?每个省的府县,距离移民集结点有远有近。距离远的出钱更多,那些地方官肯定要闹。必须省里出面统一安排,让富裕府县挪些给穷困府县,让更近的府县挪些给更远的。”
谢衍听明白了:“这样做的话,那些富裕的、更近的府县又不乐意。”
谢堪笑道:“省里那些官吏,因为移民的事情,来回奔走协调安排,一个个又累又气都不想干了。咱爹管着黄州府的钱粮,自然要为黄州府说话,已经跟省里来的特派员吵了好几次。”
“这得朝廷给一个明确章程。”谢衍说道。
谢堪压低声音:“朝廷故意的。现在的阁部院官员,早年多被贬去偏远困苦之地,他们在地方上的根基太浅了。就得让各级地方官互相争斗,没有精力跟朝廷叫板,他们才能在洛阳把控大局,慢慢培植自己的地方势力。”
“前段时间,不是撤换了很多地方官吗?”谢衍问道。
谢堪说道:“不是撤换一些官员就完事,里面的道理多着呢。而且换上去的官员,也不一定是他们的心腹。就说咱舅舅,并不是哪位阁臣的心腹。只因咱外公当年的人脉,由现在的工部尚书推荐,才被调去山西做按察使。舅舅跟内阁没啥关系,暂时只属于工部尚书的人。”
谢衍不再说话,这玩意儿太复杂,还是当科学家更轻松。
马车缓缓前行,沿途欣赏街景,不知不觉已接近江边码头。
一个又一个乞丐,主动排队前去登船。
就快下雪了,乞丐们愿意出海,因为留在黄州很可能冻死。
谢堪说道:“那些乞丐头子,控制着乞丐不让走。这几个月来,官府抓了很多恶丐,还破获了一个采生折割、贩卖人口的窝点。”
谢衍望着那些衣衫褴褛、目光呆滞,如同行尸走肉的乞丐,顿觉意兴索然:“回去吧。”
大老爷心善,看不得人间疾苦。
所以不看了。
第21章 孟昭的后人
下雪之前,二哥便走了。
一起离开黄州的,还有王昇,以及二哥的小伙伴(类似书童)。
他们全都要返回河北老家,在明年二三月份参加县试、府试。如果能顺利考上秀才,秋天还要继续参加乡试。
如果是往届秀才,在考乡试之前,还要考一次科试。
科试,类似参加乡试的资格考试。
如果往届秀才常年不读书,功课落下得太多,连科试都不过关,那就没资格去参加乡试。应届秀才就无所谓,可以直接去考。
二哥他们一走,家里冷清了许多。
作为一个南方人,谢衍看到穿越后的第一场雪,内心还是有点激动兴奋的。
虽然雪下得并不大。
此时的冬天不算太冷,从大明神符初年开始,气温就一直处于回暖状态。
已经连续回暖了一百年,终于恢复到北宋中期的水平。
并且还将继续回暖一二十年,然后就是一路走跌。
跌下去之后,虽然中途也有起伏,但必须等到清末民初,气温才能回升至现在的水平。
此时此刻的大明王朝,正处于比异时空整个明朝和清朝都温暖的年代!
过了元宵,谢衍也将远行。
家里给他安排了四个健仆,并且搭乘官方的“顺风船”出发。
父母和小妹来到码头送行,父亲只是叮嘱一些要事,母亲和小妹却哭哭啼啼。
逆着长江,船行至汉阳,转而进入汉江流域。
汉江下游一线,尤其是南部区域,在北宋时期都比较穷。沼泽遍布,洪水泛滥,地广人稀。
经过大明百余年的治理,水利工程早已完善,沼泽也变成湖泊和良田。
以前的地广人稀,现在已是人口稠密。
铁路刚修通那会儿,汉阳港被分走一大半的货物量,但经济只下滑了三四十年。随着蒸汽机的民用,以及周边矿藏陆续被发现,大量工厂在汉阳、江夏开办,后世的武汉三镇瞬间完成逆袭。
相比起来,黄州要穷得多。
抵达武汉之时,谢衍站在官船甲板上,看着长江两岸高耸的工厂烟囱,以及岸边穿着古装来来往往的百姓,那股蒸汽朋克的魔幻之感变得更加强烈。
“我草!”
谢衍的文采不好,只能用这两个字表达心情。
“六郎,官差说要在汉阳歇一歇。”随行的健仆头子走过来。
这几个健仆,全都挎刀背箭,真遇到匪徒他们是能杀人的。
如今的大明,只禁止民间持有火器、盔甲和弩,其余的一切武器都监管不严。
随着社会治安恶化,习武之风复起,出远门往往携带武器。
尤其是那些商队,要么自募武装人员,要么跟镖局长期合作。
目前朝廷的中枢官员们,正在吵着是否颁布禁弓令。
治安太差了,不仅要禁弩,还得禁弓才行。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十国千娇[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秦吏[精校版]铁器时代[精校版]篡清[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唐人的餐桌北宋穿越指南绝色凶器世子很凶[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奋斗在盛唐绝色凶器[精校版]席卷天下[精校版]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吕布的人生模拟器[精校版]大唐第一家丁[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天可汗[精校版]龙啸大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满唐华彩铁血大秦[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乱世宏图悍戚[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权臣窃明[精校版]谍影凌云黑道特种兵晚唐浮生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明国师新书[精校版]秦功红楼道爷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奥古斯都之路[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男儿行1852铁血中华[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民国投机者佣兵的战争[精校版]人在贞观,科学破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帝师县令汉乡[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饥饿的盛世(出书版)孺子帝[精校版]三国之刘尚传[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箱子里的大明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明天下[精校版]大明文魁[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隋唐英雄芳名谱[精校版]三千美娇娘[精校版]风雨大宋锦衣夜行[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小市民的奋斗[精校版]大宋权相[精校版]不让江山[精校版]皇兄何故造反?父可敌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骗了康熙大明帝师汉阙[精校版]雅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天下[精校版]篡清:我初恋是慈禧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北宋穿越指南满唐华彩骗了康熙风雨大宋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篡清:我初恋是慈禧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独治大明红楼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