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西周、春秋、战国。
第四卷,秦汉。
这套历史课本,把上古称为部落时代,把先秦称作封建时代,把秦汉以来称为郡县时代。
中学(初中)二年级历史课本,到秦汉就结束了,且一年级不学历史。
谢衍快速翻阅完毕,指着封面的作者名问:“为什么主编的名字,不但单独换行,还抬升了一格印刷?其余作者都没这样。”
王昇解释说:“那是太祖的名讳。这套历史课本,也是太祖晚年主编的,当时召集了数十位大儒,甚至还有一些外邦学者来辅修。”
“这几十年来一直在吵,听说刚开始没有区别。后来空了一格,再后来单独换行,最后变成换行又顶一格。现在隔三差五还在吵,时不时就有士人在报纸上呼吁,请求礼部不要直接印出太祖名讳。”
谢衍瞬间就想到一个梗,那位空一格的常校长。
中学(初中)三年级历史课本,讲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
谢衍找出大学(高中)一年级课本。
开篇却是唐末五代,继而分讲宋辽西夏,并简述高昌、安南、大理、渤海等国是如何分裂出去的。又讲高丽国如何形成,并出兵侵吞平壤等汉家土地。
谢衍注意到,在这个大明的历史课本里,宋辽两国被定性为南北朝,西夏、高昌、安南、大理、渤海等国则属于割据偏安政权。
而大明太祖、太宗最为卓著的功绩,便是将宋辽南北朝合二为一,并且扫灭诸国恢复汉唐故地。
谢衍虽然不怎么熟悉历史,却一眼就看明白这么编修史书的目的何在。
确定并提升大明朝廷的正统性,尤其是确立对北方草原和东北地区的法统!
大学(高中)二年级课本,终于讲到宋辽末年和大明开国。
相比起对秦汉隋唐的简略叙述,宋辽鼎革而有大明江山写得无比详细。
辽国,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宋国,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所以,大明取代了宋国,金国取代了辽国。
而金国也是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民不聊生,于是金国也覆灭了。
这些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进行了详细分析。
比如宋国的统治根基,在于广大的中小地主、中小商人、自耕农。他们是宋国主要的财税来源,当中小地主、中小商人、自耕农大量破产时,赵宋朝廷的财政就入不敷出了。
同样的,辽国也是如此,其统治根基为中小牧主、中小地主、自耕农、自牧民……
当然,宋朝的三冗问题也有叙述,但归根结底是一个财政问题。包括宋朝的军队不能打仗,也是财政问题,就连禁军都有一大半士兵在做生意,否则那点军饷根本就活不下去。
终于,穿越者出场了。
朱国祥、朱铭的名字,在书里全部换行顶格,这当然是后来那些君臣干的。
书中简述父子俩籍贯广西,祖上因战乱搬去广东,继而又出海经商,遭到海难而破产。辗转游历到陕西省洋州西乡县大明镇,因生活困顿而留下来居住,甚至穷得身上没有一文钱。
接下来一段叙述,也是后世君臣添加的,而且宣称来自白胜嫡长孙的讲述。
却说父子俩在汉江边上,看到冲天宝光喷薄而出,朝着宝光行走三日,发现了神符宝甲(天王甲)和神符宝剑。
继而又听到战马嘶鸣。
一匹极为神骏的天马,其绳索被江边茶树缠住。天马竟然口吐人言:“君若助我脱困,我当助君平定天下、救扶万民。”
什么鬼?
谢衍看得哭笑不得,好端端的历史课本,居然把这种野史段子也编进去。
他却不知,这段内容,是朱铭的孙子加进去的。
当时引起极大的争议,朝野上下,一大半学者反对,但大明第四位皇帝还是强行修改了教材。
历史书不但加了天马口吐人言,还加了大明镇虎踞龙盘之风水格局。
甚至就连两位开国皇后,也扯出什么相士曾说她们贵不可言。
一篇篇看下来,谢衍被逗得直乐。
突然,谢衍脸上的笑容消失,他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他妈是父子双穿?还是穿越者生了个儿子,等儿子长大了才一起搞事?
但很显然,那位太宗皇帝就算不是穿越者,也肯定在老爸那里受到过现代教育。
谢衍又仔细阅读后面的内容,他觉得应该是单穿。
因为各种发明创造,都是太祖皇帝搞出来的(其实是朱铭懒得挂名)。
而那位太宗皇帝,被尊为一代儒学宗师,年轻时还考中了探花。很明显是穿越者教育出来的土著儿子,并且还文武双全。
“这会儿就有电报了?”谢衍猛地问道。
王昇正在自己看别的书,闻言头也不抬:“开国之初有电报了。以前只有朝廷大员能用,后来变成县衙小吏都能用。花钱请托发电报的百姓越来越多,朝廷干脆就彻底放开民用。”
谢衍又问:“火车也有了?”
王昇说道:“有啊。就连通往草原、西域的铁路都有了,全是先皇在镇压叛乱之后修的。”
“先皇就是前一个皇帝?”谢衍问道。
王昇点头说:“对,鼎泰帝。”
谢衍问道:“大明开国以来,有几个皇帝了?”
王昇低声说道:“七个。当今这位陛下,登基时还不满十岁,却是先皇的孙子。当时还有一位亲王政变呢,陛下也不知是怎么逃出洛阳的,到了长安通电各路兵马勤王。诸路大军还未到,开封禁军就杀过去了,洛阳叛军纷纷倒戈,一个月不到就平定叛乱。”
“通电勤王……”谢衍听着就感觉别扭。
从北宋末年到现在,才一百多年,正常发展应该是南宋末年吧。
南宋末年的火车、电报?
太离谱了!
第3章 大明已开国131年
谢衍为啥问电报和火车?
因为这本历史书里提到了啊。
谢衍仔细查阅大明皇帝的生卒年月,但没有鼎泰皇帝的信息,估计是死亡时间太近,相关教材内容还没编出来。
黄帝历,也在教科书上取消了。就连平时使用的日历,同样没有黄帝历存在。
谢衍借口自己头疼,拿着历史课本回卧室,王昇不便打扰就告辞离开。
回到卧室之后,谢衍拿出纸笔。
他晕开墨条磨了一阵,才发现自己在下意识的研墨。
可能是说话、穿衣、研墨这种日常行为,早就已经成了这具身体的习惯。就像一个脑震荡失忆的人,他记不得自己的名字,却依旧知道怎么说话。
书桌上的笔筒里,还有两支类似钢笔的玩意儿。
有笔尖,有笔管,但没有容纳墨水的皮管,似乎是塞了棉花之类的来吸墨水。
墨水瓶也有,玻璃瓶身,软木塞子。
谢衍翻开历史书,用钢笔蘸墨水,开始在写字本上记录——
朱国祥,退位,洪武元年——洪武六年。(在位6年,享年93岁。)
朱铭,退位,复兴中华元年——复兴中华十一年,神符元年——神符四十年。(在位51年,享年90岁。)
朱洋,病故,端熙元年——端熙七年。(在位7年,享年67岁。)
朱棠,病故,延淳元年——延淳十八年。(在位18年,享年69岁。)
朱孝炽,病故,隆盛元年——隆盛四年。(在位4年,享年55岁。)
朱敬均,病故,鼎泰元年——?(在位年份未知,享年未知。)
朱和沛,目前在位,嘉庆元年——嘉庆三年。(皇孙继位。)
如果不算鼎泰帝朱敬均的在位时间,从大明开国到现在才89年。
但王昇说大明开国已一百多年,那么鼎泰帝的在位时间至少11年以上。
再看鼎泰帝的爹,在位四年、55岁就死了,那他自己可能是30多岁继位。
而且,鼎泰帝还熬死了儿子,直接让不到10岁的皇孙继位,估计也是个超长待机的。
谢衍甚至怀疑,现在这位由皇孙继位的嘉庆帝,很可能是身份有点什么问题,所以才导致一位亲王敢于政变。
如果把鼎泰帝的在位时间设定为35年,大明开国就已经124年了。
北宋灭亡之后的124年,该是南宋末年,还是已经到了元朝呢?谢衍的历史太差,完全搞不清楚。
草!
谢衍猛拍自己额头,他刚才忘了问王昇,鼎泰年号到底用了多久。
这位鼎泰帝应该是很牛逼的,因为王昇之前说,鼎泰帝镇压了西域和草原叛乱,并且修通了开往西域和草原的铁路。
“砰砰砰!”
敲门声响起。
谢衍连忙撕下刚才自己写的东西,揉成一团放进衣服口袋里:“请进。”
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推门而入:“六哥你的伤好了?”
“你是小妹?”谢衍问道。
小女孩有点不开心,噘嘴说:“看来还没好,连我都不认得。”
谢衍捂着脑袋:“一想事情就头疼,你帮我回忆一下。你叫什么?”
小女孩道:“我叫谢婉啊,族里行十三,平时都唤我十三娘。”
“原来是十三妹,我有点记起来了。”谢衍开始瞎扯。
“真的?”谢婉又变得高兴了。
谢衍趁机问道:“十三妹,鼎泰有多少年?”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国士无双[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铁骨[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秦吏[精校版]篡清[精校版]北宋穿越指南铁器时代[精校版]绍宋[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绝色凶器唐人的餐桌宰执天下[精校版]奋斗在盛唐世子很凶[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龙啸大明[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我要做皇帝[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绝色凶器[精校版]满唐华彩大唐第一家丁[精校版]锦衣夜行[精校版]乱世宏图步步生莲[精校版]悍戚[精校版]铁血大秦[精校版]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大明帝师枭臣[精校版]黑道特种兵覆汉[精校版]大明国师权臣吕布的人生模拟器[精校版]窃明[精校版]席卷天下[精校版]谍影凌云秦功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1852铁血中华[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奥古斯都之路[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晚唐浮生新书[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男儿行箱子里的大明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民国投机者不让江山[精校版]人在贞观,科学破案帝师县令风雨大宋庶子风流[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红楼道爷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夜天子[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唐砖[精校版]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老子就是要当皇帝调教太平洋[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骗了康熙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大宋权相[精校版]饥饿的盛世(出书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大明文魁[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大汉帝国[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汉阙[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长安风流寒门枭士[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父可敌国靖难攻略小阁老[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小市民的奋斗[精校版]宋北云[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