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清盛干笑两声,转移话题聊起洛阳风物。
绕弯子饶了半个小时,平清盛终于说:“道长可否帮忙联络大明皇帝陛下?”
薛道光说:“我一介老朽,何德何能?石见银山那边有总督府。”
平清盛说道:“我早已派人前往石见,但那位总督一直不给明确答复。久闻道长与皇帝陛下有旧,只需帮忙致信一封即可。事成之后,以此道观为中心,方圆五里全都赠与道长。”
薛道光不置可否。
平清盛说道:“我只求借石见总督府二百骁骑,并获得大明皇帝陛下的认同。”
薛道光思虑良久,终于说道:“老朽只帮你写信,事成与否不能保证。”
“足矣。”平清盛说。
等薛道光写完一封信,平清盛亲自收好带走。
他离开道观,一路返回平安京。
如果借助海贸之利,继续发展那么几年,平清盛根本不用向大明借兵。
如果平清盛愿意分出海贸利润,他也将得到更多西国武士支持,同样不用向大明借兵。
但是,平清盛喜欢吃独食。
别说把海贸利润分给西国武士了,他甚至不愿分给自己的亲爹。也就现在战局不利,他才分了一个港口给父亲,以换取父亲对他的全力支持。
这货是一个独裁者。
历史上,他凭借武力掌权之后,在屁大点的日本拥有500多个庄园,控制着庄园周边大片土地。派小孩子打探民间舆情,稍有怀疑就诛杀公卿与平民。看着城外的无数破茅草屋,平清盛愈发感觉不顺眼。
同样是京城,洛阳和开封城外多繁华啊,眼前这些茅草屋简直不堪入目。
平清盛是真怀念自己在大明留学的时光!
一切都那么美好。
回日本的时间越久,相关记忆就愈发被美化。他自动忽略在大明遭到的歧视,对结交到的一些朋友甚是想念,还托大明海商帮忙给朋友寄信。
平清盛的家宅之中,许多日常用品,都是从大明进口的。
前几年,已经有人把茶种带到日本,目前还只在小范围种植。但喝茶之风已经盛行平安京,贵族们喝的主要是浙江、淮南茶叶。
平清盛却喜欢喝川茶和闽茶,因为两位大明皇帝也爱喝。
他看不起喝浙江、淮南茶的日本贵族,认为那就是一群土包子。他宁愿花费更多钱,也要跟大明皇帝喝一样的茶。
次年,开春。
日本的东西大战再起。
源义朝充分发挥自己的外交才能,把东国军队变得更多。
此人因为外公的关系,被自己的生父所恶,明明身为嫡长子,却从小就被剥夺继承权。
父亲把他扔回乡下,完全就是放养状态。他却借助养父的人脉关系,十多岁就拉拢一堆地方势力,二十岁时控制的武士数量就反超生父。
他现在有两位正妻,以及一大堆妾室,每一个妻妾都代表一个势力。
反观平清盛,简直人嫌狗弃。
春天的一场战斗,平清盛再次失利。
无奈之下,平清盛拿出大量财货,赏赐给西国武士集团,并许诺好处拉来一些僧兵,总算遏制住源氏的战线推进。
大明朝廷的回信也送到了。
看完信件,平清盛怒不可遏——朱皇帝让他割让九州岛!
九州那破地方确实穷,但也有不穷的啊。
尤其是福冈,那是中日交流节点,遣唐使就是在福冈出海。中国的各种先进技术,包括水稻,也是从福冈进入日本的。
福冈很早就开发了,大概在北宋中期,海贸越来越发达。福冈的博多地区,如今已发展成港口大城,只论城市人口能排进日本前五。
对着朱皇帝的回信,平清盛整整枯坐了一日。
朱皇帝虽然狮子大开口,但也给予了更优渥的条件:
第一,大明提供两千精锐士兵,帮助平清盛击败东国联军,并且不需要平清盛提供军费和粮草。
第二,大明愿意借给平清盛100万贯低息贷款,以濑户内海各港口税收做抵押。
第三,大明赠送平清盛500副铁甲。
第四,大明承认平清盛拥立的国王,并支持平清盛以大将军身份摄政。不过,已经改名为天王的日本天皇,今后只能称国王、国主或大王。
第五,大明支持平清盛在濑户内海的独家贸易权。
第六,大明派遣30个探矿师,帮助平清盛探索金银铜矿,并传授更先进的金银铜冶炼之法。
第七,大明可在福冈开设铸币厂,帮助平清盛把金银铜矿制成日本钱币。平清盛可借此掌握日本的铸币权,影响控制地方郡国的经济活动。
入夜。
平清盛点燃鲸油灯,再次仔细阅读那封信,继而把信件放在灯火上方点燃。
他同意了,因为大明给得太多。
有了大明那些支持,他就能废除院政,以大将军之身建立幕府控制国王和全国,而且独享濑户内海贸易日进斗金。
至于九州,就割给大明呗,反正那里也不是他的地盘。
拿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东西跟大明交易,这笔买卖其实非常划算。至于因此背上割地骂名,就更不需要担心,多杀一些人就不敢骂了。
远在洛阳的朱皇帝,写这封信不免带着恶趣味。
幕府版二十一条?
在恶趣味之外,朱铭赚大了。
捞到九州岛,获得福冈、长崎两座大港,获得九州的无数金银铜矿。
而且帮着平清盛探矿,传授其先进开采技术,朱皇帝同样包藏祸心。无非是让日本开采更多金银铜,然后大明利用贸易赚走那些贵重金属。
帮助平清盛铸币,更是变相获得日本铸币权。
另外,支持平清盛建立幕府,同样也是在阉割日本。
幕府一旦建立,幕府将军为了控制地方,各种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保守,日本贵族会变得更加腐败堕落。本土军事力量也难以发展,因为幕府将军会主动削弱地方军力。
日本想要发展,必须推翻幕府!
而大明朝廷,会在关键时刻,出兵帮幕府将军镇压叛乱。到那个时候,就得幕府提供军费了,出不起钱就用日本关税抵扣。
第1123章 大明侯爷,在日本做太上皇
日本这场提前爆发的源平合战,根本没有波及到全国,仅仅是京畿武士集团,对阵东国武士集团而已。
大量的西国武士,并没有加入战争,一个个都在旁边看戏。
比如九州岛丰后国的平忠国,就懒得出兵去帮助本家。
历史上,平忠国甚至把女儿嫁给源为朝,间接的跟平氏本家唱对台戏。
平清盛确实在大明学到了真本事,但他的兵力太少,而且军队战斗力低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先进战略战术都发挥不出来,而且垃圾军队也没法有效执行战术。
终于,大明爸爸来了。
五百大明骁骑,一千五百大明步兵。
此时的源氏军队,已经占领全部关东地区。连番猛攻之下,镇守不破关的平氏守军,有人倒戈帮助源氏攻破关城。
不破关失守,源氏军队长驱直入,眼看着就要杀到京畿。
大明精锐在平氏向导的指引下,乘坐战舰在伊势登陆,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源氏南路大军的后方。
正在猛攻铃鹿关的源氏南路军,遭到守关将士和明军的夹击,丢盔卸甲一溃百余里。
而杀到京畿地区的源氏北路军,一下子就变成了孤军深入,就连粮道都被大明军队给切断。
大明援日版的“仁川登陆”!
嗯,应该叫伊势登陆。
“藩邦小臣,叩见天朝上将军!”
平安京外,平清盛父子带着公卿,出城十里迎接大明将士凯旋,还把薛道光也请来帮着撑场面。
徐良佑骑在高头大马上,睥睨眼前这帮矮猴子,甚至都懒得下马说话。
他爹是徐宁,杨志的老兄弟。
他本人十五岁读军校,是开封军校第一届毕业生,十七岁就入伍做了基层军官,参与过灭金和灭西夏之战。
前两年,父亲徐宁病逝,徐良佑还降等继承了爵位。
如此勋贵子弟,怎看得起倭国之人?
不过嘛,现场有一人没跪,是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
或许是意识到此人是谁,徐良佑终于翻身下马,前行两步拱手:“可是薛老神仙当面?”
薛道光作道士揖说:“老朽见过将军。”
徐良佑怎敢造次?连忙说:“晚辈徐良佑,家父徐氏定陶公。”
定陶公是县公,徐宁在世时的爵位。
而徐良佑现在继承的爵位,已经降等为定陶侯。
二人开始叙旧,完全无视一众日本公卿。
那些日本公卿也不敢说啥,老老实实跪在原地,同时也变得对薛道光更加“仰慕”。
明军的战斗力太强了,从伊势登陆到扫灭敌军,前后只用了十七天时间。如此摧枯拉朽之势,把日本公卿全都吓坏了,生怕这位明国将军纵兵劫掠平安京。
平清盛却暗自窃喜,明军越强,他就越稳。
而且这位徐将军态度冷漠,幸好自己早有准备,把薛神仙请来拉近了关系。
“你就是平清盛?”徐良佑扫过去。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不让江山[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铁器时代[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铁骨[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篡清[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步步生莲[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北宋穿越指南宋师[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枭臣[精校版]乱世宏图黑道特种兵革宋[精校版]大明国师大明帝师覆汉[精校版]奋斗在盛唐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大唐第一家丁[精校版]满唐华彩永历四年[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大汉帝国[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窃明[精校版]人在大宋,无法无天银狐[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骗了康熙带着系统来大唐[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1852铁血中华[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秦功唐人的餐桌民国投机者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下[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我要做皇帝[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谍影凌云汉乡[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晚唐浮生明天下[精校版]吕布的人生模拟器[精校版]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天下枭雄[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国策[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人在贞观,科学破案红楼之庶子风流[精校版]万历十五年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大明文魁[精校版]大宋的智慧[精校版]名门[精校版]明末大军阀调教太平洋[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锦衣春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花与剑与法兰西[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大明嫡子衣冠不南渡国色生枭红楼春[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锦衣杀明[精校版]初唐峥嵘箱子里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