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王宵猎突然升起了一股斗志。只要自己做的是对的,纵然人们一时不理解,以后也会理解。如果官员不理解,那就教育。实在教育不了,他们就不要当官了嘛。总而言之,自己不妥协。
第510章 天命
徐才与同伴走进制置使司衙门,见没有人说话,自己也不由小心翼翼。到了后院,见一处新搭建的棚子,一群公吏在忙忙碌碌。
棚子里面,前面摆了一张桌子。桌子前面,是一排一排方桌,每张方桌后边放着一把交椅。桌子上面放着一个小牌,牌子上面写着名字。找到了自己名字,徐才小心坐了下来。
一个公吏在每张桌上放了茶杯,后边一个公吏提着热水冲了茶。徐才拿过茶杯看了看,里面冲的是上好的信阳毛尖,自己平时不待客都舍不得喝的那种。心道制置使司果然阔气,用这么好的茶叶。
过了一会,王宵猎带着陈与义和汪若海进来,在前面桌子坐了。
看了看众人,王宵猎道:“你们这些人是新近招进来,做的事情与别人不同。在我看来,你们做的是务虚的事情,其他官员做的则是务实的事情。不过,我听人有人讲,说你们都是闲职。”
说到这里,王宵猎笑了笑。道:“说你们是闲职是不对的。官府没有那么有钱,养这么多闲人。但你们做的事情,确实与一般的官员不同,这一点要讲清楚。”
“自古以来,中国政治就有一个传统,记史。古有柱下史、御史,现在也有起居舍人、起居郎。这是主要记载中央朝廷,特别是皇帝事务的。除此之外,还有记载民间事务的。不过,从秦朝时候起,对于民间事务就不重视,慢慢没有官员做这些事情。这怎么行呢?你们这些官员,就是特别招来,记录民间事务的。说起来,是一种史官。”
“各种官员考试,主管行政的主考《尚书》,兼考《礼记》、《春秋》;主管刑法的主考《春秋》,兼考《礼记》;主管礼法的主考《礼记》,兼考《尚书》、《诗经》。而你们主考《诗经》,兼考《春秋》。这一切都刚刚开始,会慢慢完善。很多人不清楚,我这里特别说明一下。”
“《诗经》是五经之首,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诗经》到底写了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却一直众说纷纭。我们不管经学家们的争论,在我看来,《诗经》就是民间之史。让我们知道,那个时代除了朝堂大事,民间是什么样子。普通的百姓有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向往,有什么希望,有什么不满。对于我们后人来说,《诗经》不只是文词优美,更重要的,是留下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你们这些人,做的就是先秦时记《诗经》内容的那些官员的事。我希望你们能够做好,能够保存下这个时代的风貌。”
说到这里,王宵猎喝了口茶,没有说话。让下面的官员理一理思绪。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魏晋的诗歌,到唐朝的曲子词,再到宋元的话本,到明清小说,这是一条发展脉络,是中国文人对民间历史的记述。而汉赋、唐诗、宋词,则是文人的表现形式。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从汉朝之后,朝廷对于这样的民间历史就不重视,没有专人去做了。
把明清小说放在汉赋、唐诗、宋词的后面是不对的,它们不属于一个系统。宋朝之后,如果说元曲还有一部分文人色彩,明清小说跟文人的关系就不大了。严格说来,小说家不算文人,他们只是读书识字写小说的。也正是如此,他们的作品,包含了最鲜活的民生。
前一世的经验,王宵猎知道,人民对于国家有多重要。一个国家的历史,如果缺少了鲜活的人民生活,也就缺失了一大部分。对于政权来说,必须要把这一部分补起来。
当然,设置这么一大群官员,不只是记录人民生活的。他们更重要的作用,是为政权提供权力的支撑。只有明确地知道人民想什么,才能知道政权要做什么。
政权与人民之间,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人民为政权提供权力的来源,政权教育、引导人民。人民思想的改变,促成政权的改革。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缺少了哪一面也不完整。
放下茶杯,王宵猎道:“天下的史,不只是朝堂上的史,还包括民间之史。没有民间之史,我们记的史就不完整。当然,你们的工作,不只是记民间之史,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人民的思想。人民的思想决定了我们应该怎么施政,官府怎么做好工作。你们是官府施政的思想来源,也是官府施政的反馈。官府只有与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情才能做得好。”
“我们古籍不多,虞唐夏商如何,许多事情说不清楚了。从周朝开始,说的是天子受天命,代天而牧民。天命是什么?先秦实际上讨论的不多。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天命的。从天灾到人祸,从地震到童谣,直到谶纬,有一整套的理论。这套理论,从王莽代汉就受到冲击,后汉之后基本就失传了。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天命是什么?其实很模糊。但一个政权,不知道天命怎么行呢?作为掌权者,不能假借鬼神,妄称天命,欺骗人民。而是要用各种方法,知晓天意,使自己的施政合乎天命。除了记史,你们还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把天意找出来。”
“怎么找天意?这样做的来源,是《尚书、泰誓》中的一句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既然天视即民视,天听即民听,那我们就要知道人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那么天意是不是民意?不是的。如果这么简单,还要官府做什么?而是要知民意,从而知天命。到底怎么做,要从实践中来。事间没有什么事情,是在做之前就决定了结果的。你估计得再准,也只是大差不差。”
“招你们这些官员来,一是要记民间之史,二是要知民意。在知民意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分析,天命是什么。分析出天命来,政权依天命施政。而不是靠这个官员贤德,那个官员聪明来施政。官员是天命的执行者,所以官府的命令才有神圣性。”
说到这里,王宵猎笑了笑。对众人道:“鬼神之事,虚无而缥缈。有没有,我们不知道。既然不知道,怎么可能靠鬼神来猜测天命呢?天高高在上,到底什么样子,我们这些凡人是不知道的。不知道的事情不能去猜,一猜就错。而是要尽最大的可能,用我们能够想到的方法,去找出来。怎么找出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人民。必须正确地认识人民,重视人民,才能摸到天命的头绪。”
“我们说的人民,是一个一个鲜活的百姓,但又不只是一个一个百姓。一个男人聪明勇敢,一个女人贤良美丽,接触的人都知道。他们结婚,组成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是什么样子,是不能够仅靠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的样子知道的。对于一个政权来说,天命大致也如此。我们不但要知道人民个人怎么想,还要知道家庭怎么想,宗族怎么想,各种集体怎么想。综合起来,才能理解天命。理解了天命,政权才能知道怎么施政。施政不是为了让人民个人满意,更不是为了让官员满意,而是合乎天命。”
第513章 先说我不知道
官有很多种做法。这位领导,是王宵猎惟一见过的,被所有人夸赞会做官的人。年纪轻轻,便就做到了副市级领导,前途光明。被下属赞扬称颂,被上级赏识,他自己也自视甚高。
所有的人中,只有王宵猎不认可这领导。那次开会,明显看得出来,他对工作完全不熟。是靠着自己的个人能力,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这种假象可以镇慑住绝大部分人,但骗不过王宵猎。
官要想做好,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有人靠本事,有人靠关系,有人靠人脉,有人靠秘书,还有人靠能力。领导的能力不用怀疑,除了王宵猎,所有人都夸,能力自然出众。
但是,这样的能力王宵猎不喜欢。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夸,王宵猎不想明白。在自己的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王宵猎需要的,是不一样的官员。
王宵猎从来没有觉得世人皆醉我独醒,而是一直坚定认为,世上的人没有什么特别。记得前世考研究生的时候,王宵猎没有复习政治。只是每天买一份《参考消息》,然后闲时上网看一看新闻,最后考了八十稍多一点的分数。
政治没有特别地复杂,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逻辑,什么事情都可以理出头绪来。领导就是这样。对于他来说,不管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迅速理出里面的头绪,组织得井井有条。这不是能力吗?这当然是能力,而且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能力。
只是王宵猎的政治里,不需要这种能力。人或许就是这么奇怪,我能够做到的事情,就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特别是对于自己来说,不需要努力可以轻易做到,那更加不行。
理了理思绪,王宵猎道:“此次赌船一案,许多官员心中不满。有的人害怕,怕将来有一天自己也会这样被处理。有的人好心,觉得想的比我更加周全,这样做以后会吃苦头的。更多的人,则没有想这么多,只是觉得这不是官场上的通常做法,觉得我不会当官。”
说到这里,王宵猎笑了笑。道:“他们怎么想,是他们的事。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要我还管着这一切,官场跟以前必然大不同。能够适应的,就一起走下。不能适应的,就及早分开。以后做官的人,要主动想清楚,自己能不通适应这种官场。如果不能适应,就及早辞职,不要闹到最后大家不好看。”
“跟你们说这么多,是让你们明白,以后的衙门跟以前不同。或者说,我们正做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了不起的大事。许多以前的观念,心须改变。从哪里改,当然是要先从思想上改。”
“很多人认为,思想问题没什么好讲的。做官的人,哪个不明白?甚至有些人还很讨厌,觉得讲的人是看不起自己。但实际上,最容易出现的问就是在思想上面。”
“司马君实面圣时,曾经讲过一句话。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苟用例,则胥吏矣!这句话对不对呢?是对的。不要说是宰相了,对于官员我们一般不要求用例。如果用例,就是吏的工作了。事情过去几十年了,司马光当宰相的时候,有没有实现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有没有四夷宾服?没有。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我想最大的问题,是司马光懂道吗?”
这句话说完,下面的人被吓了一跳,不由议论纷纷。
赵构当政,认为宋朝之所以被金军攻破,新党改革造成的混乱是很大原因。他推崇元祐党人,理政用元祐法,提拔人才也喜欢偏元祐旧党的。王宵猎虽然没有正面支持新党,但看不起元祐党人。特别是元祐党人的精神领袖司马光,多次被当作反面典型来讲。
赵构对王宵猎的印象恶劣,是以两人对新党旧党的不同态度开始的。
王宵猎道:“道是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懂,说起来滔滔不绝,有一大套理论。但怎么用道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就没有几个人能说明白了。坦白讲,一直到现在,这样的人我一个也没有见过。所以讲起当官,我总是从道讲起。”
“道是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们是当官的人,所理解的道当然与老子不同。但原则上,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两句话,必须格外留意。后世讲《道德经》的人,经常要讲道是什么,从天地玄黄到世间百态,无所不包。好像老子讲不清楚,他就能讲清楚了。怎么可能呢?人在这个世界上,要学习知识,要先从说我不知道开始。”
“我记得第一次入学,跟蒙学先生学了一天,学会了三个字:一、二、三。下了学,很开心到父亲面前,说我学会一二三了。父亲让我写给他看。我便在地上划了几道杠,说这就是一、二、三字。父亲笑了笑道,那四怎么写?我想了想,便在地上划了四道杠,说是四。父亲笑笑,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
“后来我才知道,四不是那么写的。当然,现在知道,四也可以那么写,只是不常用。我们学习很多知识,都是这样。学了一二三,就觉得自己也会写四了,甚至觉得能写五六七八九。小孩子难免是这个样子,明明学一点知识,就觉得什么都会了。过了小学,做大人了,就不能这样。”
很多学问,经常是这样。一开始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学了很多,这学问什么都懂了。等到学得深了,才觉得这学问很难,怎么也学不会。
有一个西方的寓言故事,被人经常引用。说是一个大学问家,画了一个圆。说初学时,认识的是一个点,觉得什么都懂。等到学得多了,就成了一个圆,接触的未知更多。
这个故事被王宵猎记住,不是因为这个道理多么的深刻,而是很多人错。很多人讲的时候,会说初学的时候知识少,但未知的也少。等到学的知识多了,未知的也多了。怎么可能呢?学的知识多了,未知的当然少了,还会变多?明明是开始学的时候,未知的虽然多,但是接触的少。后边未知少了,但接触的多了。学了还会未知的更多,那学的是什么?
这样简单一个故事,王宵猎不知道听多少人讲错。讲的时候,讲的人还特别自豪,觉得自己见多识广。如果听的人中有人也知道这个故事,两人还会会心一笑。
笑你个头啊。这个故事讲的道理简单之极,只能是讲给孩子听的,大人会烦才是正常的。然而世界跟王宵猎理解的差异很大。不但是有大人讲,还有很多人讲错。
有的时候,王宵猎会怀疑自己不正常。为什么自己认为浅显至极的事情,为什么有人讲,为什么听的人还兴高彩烈。后来终于明白,大部分人对自己讲的东西,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而听的人也不在乎对与错,只是听着而已。
第514章 道是什么?
看着众人,王宵猎加重了语气,道:“学习知识,做事情,先要学会对自己不知道的明确说自己不知道。不要不知道假装知道,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这一点你们一定要注意。工作中,也要观察,对那些明明不知道,还喜欢高谈阔论的人,敬而远之。我们的衙门,讲这样一种精神。说得简单些,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四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就难了。做官的人,可以自己试一试,对于遇到的具体事情,用实事求是来要求,一切就大不相同了。”
“你们的工作,与行政官员不同,做到实事求是容易些。以后你们做的事情,就是在地方收集百姓讲什么,想什么,对社会怎么看。不要认为这很简单,实际上很难。百姓讲的,甚至口口相传的,很可能不是他们心里想的。甚至很多时候,心里想什么,自己都不知道。天命渺不可测,要从百姓的口中把天命找出来,是项困难的工作。但是有一点,把百姓普遍厌烦、反对的事情改掉,赞成的事情发扬,总不会犯大错。这是基本的。后面怎么把天命找出来,就要看你们的实际工作了。”
怎么从人民中把天命找出来,其实王宵猎也没有想好。只是王宵猎认为可以做到,一时做不到只要坚持,终有一天能够做到。
人活在世界上,不只是一个一个单独的人,还隶属于各种集体,有多重身份。谁是人民?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要从社会中选一部分人作为人民,也不要把集体作为人民,也不要按比例来算作人民。实际上对人民下了定义,也就越来越远离人民。
这是中国文明中道的精髓。人类所下的定义,所总结的规律,总是一时一地适用,而不是万世不变的。一旦认为有什么是万世不变的,就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两千多年前,世界各地文明精英辈出,大部分文明在那个时候打下了烙印。中国文明的烙印,就是道,就是这个不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不要猜。
其他文明什么样子王宵猎不清楚,欧洲文明因为听的太多,大约知道一点。他们认为,世界自己是知道的。说不清楚怎么办?放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在那里。
欧洲的理论,不管讲的什么,都以为自己发现了真理,接近了上帝。上帝可以有各种名字,有各种面目,但沿着这些理论推到时光的尽头,总是在那里。不管是信神还是无神论者,不管这些理论怎么说自己不信神,沿着理论推下去,上帝总在时光尽头。
理了理思绪,王宵猎道:“治理天下,做一件事情,总要有思想做为来源。中国的事情,万事万物离不开一个道字。官府衙门,总是离不开天命。今天有时间,讲得清楚一点。”
“道是什么?我们看《道德经》明白讲说不清楚,强名之曰道。在孔子那里,说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其他各家各派,没有人讲清楚。这个讲不清楚,就是道的最大特点。先秦之后,许多人觉得自己能讲清楚了,甚至还有道教,化出万千神仙。觉得自己能讲清楚了,也就不是道了。”
“我们是人,生活于红尘俗世之中。观自然万物,靠的是看,是听,是闻,是尝一尝味道。这能不能把自然之物查觉清楚?实际上不能。靠着人的认识,我们给世间万物起了各种名字。这些名字,联结起来成了各种知识。这些知识,造出一个世界来,跟真实的世界不一样的世界。这叫作什么?古人称之为名实之辨。先秦的时候,名实之辨非常盛行。最著名的,就是名家,如公孙龙、邓析等人。名家所辨论的问题,后人总以为自己搞清楚了。如坚白可离否?真搞清楚了吗?我看不见得。名实之辨不能只看他们辨论的是什么,而是要放到两个世界中去看。一个真实世界,一个是根据真实世界造出来的世界。这两个世界的联系与不同,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的思想。”
“道是真实世界?还是那个名的世界?实际都不是。既不是这两个世界中的一个,也不是这两个世界的简单相加,应该是包括这两个世界,还有一些我们说不清楚的存在。我们从真实世界、名的世界、还有两者的关系等等,去摸索道。”
“正是因为道说清道不明,所以在道的世界中,许多时候要悟。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所以对古往今来的创世学说,我都觉得怪异。不管是太极生两仪,还是一气化三清,说得越笼统越是让人觉得有道理,说得越详细就越让人觉得是田头老农闲谈。”
道的最大特点,就是说不清楚。后人觉得能说清楚,就是妄。包括到了后世,许多人觉得学了许多理论,还懂科学,能说清楚,一样是妄。至于有人说道是规律,是原理等等,纯粹就是不懂。
在道的原则下,后世的科学一样有另一副面孔。只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而已。
后世的科学,是在欧洲文明中成长起来的,必然带着欧洲的烙印。沿着科学的道路走下去,总有人疑惑这世界是不是神创的,有没有上帝?这是必然的,并不以你信什么而改变。
王宵猎前世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科学只有一种样子,人类社会只有一种样子。如果跟想象的这个样子不一样,就是落后的,就是走了弯路。没有办法,从欧洲发生的工业革命成就太过耀眼,让人产生了错觉。甚至有人认为,人类社会就应该是一个样子,提出地球村、全球化等等。
不同的文明下,人类社会怎么会是一种样子呢?一些文明底蕴差的地方,发达之后,或许无法改变人类社会。但像中国这样的文明深远的地区,工业化后必然带来不同的样子。
当中国落后,处处挨打,有识之士积极学习发达文明的长处。这是一种必然,只要有机会,文明必然要吸收其他文明的成果。但是,学习是学习,不能忘了根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人不但学习欧洲文明的长处,甚至什么都要学。甚至总结出一套理论,从史前,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讲起,说欧洲不是工业革命后才领先中国,而是从古到底,那里就是最领先的。正是因为古希腊传下的理性之光,才引领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让他们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这样是不对的。对历史的总结,要实事求是,不能够贬低或者拔高。实际上,在世界上影力大的文明,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生活在这个文明占上风的时候,就说这个文明优秀。那生活在其他文明的高光时刻,是不是又要改一种说法?
中国落后,就说中国文明差劲,文化不行。那中国赶上来,又要怎么说呢?研究这些,一定不能脱离现实,凭空想象。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走正确的道路。如若不然,就会成一场空。
第515章 两个世界
看着众人,王宵猎加重了语气道:“实际上从名实之辨衰微之后,人们就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认识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这种错觉或许在某一阶段没有什么,但终将有一天,会把人带入一种走投无路的境地。认识世界,必须时刻牢记,已经认识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
“你们将来要做的事,最大的难处,是保持头脑清醒。去记录世界,特别是记录底层的人们,经常会遇到的是觉得他们想事简单,语言俚俗。甚至有的时候,会觉得他们许大年纪,知道的却不多,想事情做事情像小孩子一样可笑。没有办法,世界就是这样。只能靠官府出头,让更多的人识字,让更多的人学习知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百姓们看起来再是简单,他们聚合起来,就不简单了。”
“我们必须明白,真实的世界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个人加一个人,甚至一个东西加一个东西,不是简单地变成了二。除了二之外,还会多些什么,少些什么。一个村子里的百姓,单独来看,大家想的都差不多,做的差不多。但人和人之间,总是有差别,这差别或大或小。整个村子合起来,就能发现村民的整体大不相同。这个不同,不是大多数人说种瓜,少部分人说种豆,比大比小。而是在日常之外,你会发现一些日常没有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现在说不清,只能靠你们在实践中慢慢解决。”
“个体和集体的不同,尤其值得注意。以前除了官府和商人,人们接触得少,思想比较简单。而当人们相互接触得多,对世界的见识广了,不同会越来越大。这不是因为有了集体的利益,或者很容易说得清的东西,而是说不清楚。最少现在说不清。以后能不能说清,天知道。”
“要从人民中找出天命来,决不是简单地知道民视、民听,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民所想。想知道民所想是很难的,不要想得简单了。人民怎么想,跟他们亲身的经历有关,跟他们听到的有关,还跟他们学习到的知识有关。除此之外,还跟人民相互之间怎么讨论有关,跟许多都有关系。一方面,我们要知道民视民听,另一方面,绝不可以只靠民视民听。怎么做,还是要靠你们。”
说到这里,王宵猎停下来,喝了口茶,一时沉默。过了一会才道:“官府要这样做,那样做,是因为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为什么认为正确?或者说,正确的知识从哪里来?主要是从实践中来。是对过去实践的总结,对现在实践的分析,还有对以后实践的展望。当然,这不是全部。人之为人,跟其他的动物不一样,就是因为总有些说不清楚的东西。说不清楚就说不清楚,不要强行去说清楚。很多错误,都是明明不知道,却强以为知道而造成的。以后在工作中,你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道之所以为道,就是说不清楚。首先承认了道说不清楚,然后去求那些说清楚的知识。这些我们建立的知识,联结起来就成了理论。一定要记住,所有的理论都不是基于真实世界的,是有局限性的。不要因为哪个理论有道理,就觉得永世不变,以为自己找到真理了。或者说,以现在的人类,还不具备知道真理的条件。所有的真理、理论,都是一时一地,有条件限制的。有很多理论,看起来非常有道理。但如果按照这些理论,在思想上一直走到时光尽头,就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时光的尽头,有的理论实际上是死路,找不到出口。要么就是不符合我们认知的东西,同样也是不可以的。”
“清楚的认识真实世界和我们认识世界的不同,是在道统领下认识世界的基础。不管是真实的世界还是我们认识的世界,都是因为人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不要神话。坦白讲,有漫天神佛不可怕,但把漫天神佛神话了就不对了。我信这个神,你信那个神,我们信的神一样就亲近一些,不一样就你死我活,何必呢?在道之下,漫天神佛也要退避三舍。正是因为如此,官府才有诸神退避的地位。是人是神,都要在官府管理之下。为什么?因为依道治理天下的官府,我们称之为得天命。”
“还有一个问题要讲清楚。道变不变?《周易》是讲变的,因为难懂,地位就高。实话讲,我对易没有什么研究,也就不多发表意见了。但道变不变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讲一讲的。自古至今,对道变与不变,有各种意见,不必多述。前面讲了,道讲不清楚。既然讲不清楚,又怎么知道道是变还是不变?所以我们不知道道变不变。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强以为知道。变的是什么?是我们对道的认识。对这个世界,知识一代一代传下来,总是认识得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道的认识是变的。还有些人,觉得自己深明大道,什么都懂,就说道是随时随地在变,或者万世永远不变。那些深明大道的人,官府怎么管得了呢?说只能让他们离开俗世,与其他宗教一起,称为方外。”
“这个世界上,对于不知道的知识,总有人强以为自己知道。他到底知道不知道?天知道。只有天知道的事情,我们俗人不要乱猜,置之不问即可。比如佛说有万千世界,还有西方极乐净土。道教同样有诸天,有三清四御诸多神仙。到底是不是这样?天知道,我们就不去多问了。但是呢,这些人官府管他们不合适,不管他们更加不合适。怎么办呢?只能让他们到方外去,不要影响世俗。”
“任何宗教,都不能影响官府对世俗的治理。不能够到方外去的,必须要被取缔。为什么?因为这些人的理论,与道本身是冲突的。我们说不清楚的世界,他们说自己十分清楚,这怎么行呢?官府就无法治理了吗。正常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认为大致是这样的。不管是什么事情,什么看法,都是集中在某一个的地方特别多,离得越远则人数越少。但是,是不是集中的地方就是正确的,其他的意见就是错误的呢?未必。所以官府的做法,不是把这条曲线强行收窄,而是要引导这条曲线的中心,我们称之为主流。对不同的意见喊打喊杀很容易,要引导主流则就难得多了。”
一边说着,王宵猎一边画了一条正态曲线。这条曲线不只是一个数学问题,对人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或者说,这条曲线更加接近现实世界。
王宵猎道:“如果我们把真实世界在图上画成一条线,那么我们认识的世界,就是有时候在这条线的左边,有时候在这条线的右边,有时远离,但大部分时间是靠近真实世界。这个远离或靠近的过程,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此事说起来或许简单,但实际很复杂,以后你们慢慢探讨吧。”
突然之间,王宵猎觉得索然无味。一个政权,首先要统一思想,这些话自己不得不讲。但自己讲了,又有几个人听得进去呢?或许,只有自己统治很长时间,才会真有人仔细研究吧。
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对实践的研究。脱离实践,只讲理论,就会离开真实的世界,进入了那个人类凭认识和思想建立起来的世界。初听很有道理,但实际会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这两个世界,有些类似于西方人讲的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只是不同的认识和表述而已。
中国文明本身,既没有阻止中国人研究科学,也没有阻止中国人思想进步。后世是因为落后于欧美太多,中国人自己失去信心,找的借口而已。
晚清民国,欧美进入工业化,大规模入侵中国。那么中国为什么落后,首先是要研究清楚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情况,欧美的情况。在之前的清朝已经落后于欧洲,那就要认真研究清朝历史,找到落后的原因。不能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稀里糊涂,说中国落后是中国文化不行。
军队不能打,是因为重文轻武。整体落后,是文化不行。这样完全不顾实际,凭空想象的结论是不行的。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得出离谱的结论。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宰执天下[精校版]秦功绍宋[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满唐华彩世子很凶[精校版]箱子里的大明覆汉[精校版]大明国师大魏宫廷[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谍影凌云上品寒士[精校版]晚唐浮生枭臣[精校版]唐人的餐桌唐砖[精校版]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风雨大宋春秋我为王[精校版]清明上河图[精校版]父可敌国步步生莲[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全军列阵十国千娇[精校版]衣冠不南渡民国投机者大明守村人汉乡[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佣兵的战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娇妻如云[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新书[精校版]远东1628[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独治大明篡清:我初恋是慈禧国士无双[精校版]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黑道特种兵小阁老[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精校版]我在春秋不当王季汉大司马官居一品[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兵[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小市民的奋斗[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人在贞观,科学破案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骗了康熙庶子风流[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曹操穿越武大郎大明嫡长子吕布的人生模拟器[精校版]汉阙[精校版]我要做皇帝[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皇兄何故造反?李治你别怂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万历十五年锦衣夜行[精校版]猛卒[精校版]最后的三国2兴魏[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宋北云[精校版]捡到一本三国志[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大汉帝国风云录[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靖安侯红楼道爷权臣国色生枭抗战侦察兵特战先驱[精校版]红楼春[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