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瓷胎竹编事
上塘竹制厂。
厂长办公室。
曹天焦正坐在一旁,翘着二郎腿,喝着茶。
他今天过来上塘看看老表李和平,顺道来厂里转转。毕竟他现在入了股,也是上塘竹制厂的股东了。
虽然投得不多,就入了五千块钱,但小股东那也是股东!
不过这会儿李和平没空招呼他,因为竹制厂第一车间的主任陈昌民,正在办公室里用他的座机打着长途电话。
陈昌民是上塘竹制厂资格最老的大师傅,手上的竹编竹雕手艺活儿,那绝对是稳坐上塘竹制厂的第一把交椅。现如今厂里第二、第三车间的车间主任,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徒弟。
不管上塘竹制厂换了多少任厂长,陈昌民这个第一车间主任的位置就没动过。
所以即便是后来竹制厂被李和平承包了,但他对陈昌民也仍是格外倚重和尊敬,人前人后,都像以前一样,称他一声:大师傅。
这一次韩春雷从深圳发来的一千套瓷胎竹编订单,若不是有陈昌民这个老主任的关系在,李和平怕是再有能耐,也接不下来。
……
“好,好,你放心吧,明天一早,我就让利民去火车站接三顺。人交给我,你就放心吧,行,那就先这样,我挂了,你也要多保重身体,老哥哥。”
办公室里,陈昌民挂完长途电话,对李和平说道:“明天早上八点的火车到,到时候我让利民去火车站接人,他跟三顺认识。”
“好嘞,这次真是多亏了大师傅您呐!”李和平听他讲完电话,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陈师傅电话里讲的老哥哥,正是他的老朋友,成都第三竹制厂的老师傅吴保国。
吴保国是成都人,在成都第三竹制厂做了几十年的瓷胎竹编,除了带出一帮徒弟外,就连三个儿子也都跟他学了瓷胎竹编的手艺。
他刚才电话里说的三顺,就是吴保国的小儿子吴三顺。
接到韩春雷一千套瓷胎竹编的订单之后,李和平非常心动,总价三万的这么一笔订单,简直可以让他们上塘竹制厂年底给员工们发上一笔丰厚的奖金了。
但偏偏他们厂没有制作瓷胎竹编的经验,就连厂宝级人物陈昌民师傅都不精于此道。
所以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么大一笔订单,从自己眼前飞过。
陈昌民听到这个事后,当即给李和平出了个主意,说他成都有个多年老友吴保国,是瓷胎竹编的老行家,几代的家传手艺,手下更是徒子徒孙一堆,也许可以找他帮个忙。
插一句,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于是陈昌民当晚就跟吴保国联系上了。
吴保国表
示可以帮这个忙,不过他有个条件,那就是帮他小儿子吴三顺和几个小徒弟,解决一下工作问题。
因为成都几个竹制厂,但凡是有关瓷胎竹编方面的生产工作,都是吴保国的几个徒弟和两个儿子在车间负责。一个萝卜一个坑,竹制厂就那么几家,哪有那么多的位置给他们?
说白了,就是产能过剩,竹制手艺又是年纪越大越吃香,所以年轻人的机会就更少了。
吴保国接到远在浙江的老兄弟陈昌民,打来求助电话之后,顿时眼前一亮,甭管是劳务输出,还是手艺输出,可算是为孩子们找到一条出路了。
而陈昌民把吴保国提的条件转达给李和平后,李和平一时拿不定主意,毕竟他只是想要一千套瓷胎竹编,做成这笔诱人的订单。
但是突然给厂里塞进六七个人外省师傅,这绝不是他想要的。
毕竟竹制厂承包下来没几个月,厂里之前遗留下来的老业务基本不行了,有些业务还是亏钱的,他大刀阔斧都砍掉了,而竹制茶具这条业务线开发没多久,虽然每月都有上升趋势,但绝对还没到大肆扩充产能的时候,相反,因为业务量没上去,所以厂里现在的产能是过剩的。
但是承包的时候跟公社有协议,不允许他裁掉厂里现有工人,所以他每月的工资预算,都扣得死死,绝对不敢多花一块钱出去。
现在为了这一千套瓷胎竹编的订单,冒然增加六七个人的开支预算,而且是每个月源源不断的支出,他是非常有顾虑的。
他没有及时回复吴保国那边,而是立刻给远在深圳的韩春雷打了电话,跟他说了这个棘手的问题,让他帮忙参谋参谋。
谁知韩春雷听他讲完后,在电话哈哈笑了起来,说他当局者迷。
韩春雷让他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现在深圳这边有人能一口气下一千套瓷胎竹编的订单,说明瓷胎竹编是一个有市场的商品。而且,瓷胎竹编做工精巧,工艺流程繁琐,说明这是一项有师傅传承,有门槛儿的手艺,一般小型竹制厂想要模仿是有难度的。上塘竹制厂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连浸淫竹制手艺的陈师傅都不精于此。
在韩春雷看来,吴保国师傅提得反而不是条件,是生产力,是别人渴望而不可及的生产线。
一条专门生产瓷胎竹编这种高级工艺品的生产线。
吴三顺和其他成都师傅的加盟,虽然增加了上塘竹制厂每月的人事预算,但也给上塘厂增加了高级工艺品的生产能力,同时平添了一项产品核心竞争力。
这种瞌睡有人送枕头的美事,韩春雷问李和平,为什么还要拒之门外?
经韩春雷这么一提醒,李和平这才恍然大悟过来,果真是当局者迷。
相比
于韩春雷的目光长远,李和平顿觉自己目光短浅,小家子气。
同样是看这一千套瓷胎竹编的订单,自己眼中只有一锤子买卖的利润,而韩春雷的眼里呢?看到的却是未来和发展。
小老弟高明,李和平自愧不如啊!
于是他听韩春雷的建议,同意了吴保国提出的条件。
同时,他也提出,让吴三顺他们过来时,从成都先带十来套瓷胎竹编的样品过来,这是韩春雷那边需要的。韩春雷也需要稳住刘安知和他身后的金主爸爸香港人庄老板。
至于剩下的九百九十套瓷胎竹编,上塘厂有现成的制作材料慈竹,半个月的时间足够吴三顺他们制作完成,并把货送到深圳了。
李和平怎么都没想到,一次意外的订单,竟能给上塘厂带来如此大的变化。
他相信,也许在未来几年,瓷胎竹编会成为他们上塘厂最有招牌影响力的竹制茶具之一!
“等吴三顺师傅过来,就由他和成都来的师傅组成第四生产车间,专门负责瓷胎竹编的制作吧。”
李和平说完,问陈昌民道:“大师傅,你觉得怎么样?”
陈昌民点点头,道:“我看着事儿行,毕竟咱们厂生产的竹制茶具,产品单一,款式都是市面常见的,总要有点拿得出手,镇得住别人的玩意。”
“好,那就这么定了!”
李和平道:“明天上午,利民把人接回后,午饭就让厂里的食堂开个小灶,咱们单独请吴三顺和成都来的几位师傅们吃席,表示咱们的欢迎和重视!”
他口中的利民,就是陈昌民的大徒弟,第二车间的主任张利民。
陈昌民听完李和平的话,也是开怀一笑,毕竟这事是他张罗攒局的,李和平这厂长能够如此礼遇和重视吴三顺,他也脸上有光,在老友吴保国面前显得有面子。
随即,他说了一声好,便先出了办公室。
陈昌民走后,李和平才得闲下来,跟曹天焦招呼了一声:“表兄,怠慢了哈,刚才这顿把我忙的,不过这下算是踏实了。接下来,就是安排人亲自送十套瓷胎竹编样品去深圳给春雷了。”
“嗯,咱俩有啥好外道的,你为厂里忙,我不也沾光吗?”曹天焦时时不忘自己是上塘厂股东这事。
“对哦。”李和平说完,转身去给自己倒了杯茶。
曹天焦犹豫了下,随后说道:“不过表弟,关于你刚才说的组建第四车间的事,我倒是有点自己的看法,你听听?”
李和平闻言一笑,请道:“你也是厂里股东,有什么想法你就尽管说嘛。”
第226章 这次我们七
曹天焦起身去把办公室的门轻轻关上,回过身后,低声问道:“老表啊,你刚才说要在厂里成立第四车间,安排成都来的这些人?”
“对啊,怎么了?”李和平看着他。
曹天焦皱了皱眉头,说道:“我在想,四车间是不是安排几个我们本地的师傅进去啊?要都是他们成都来的人,这万一……”
“万一他们抱团,搞小山头,将来厂里不好管理,是吧?”李和平听明白曹天焦的意思了。
“不止是抱团拉小山头。”
曹天焦说道:“毕竟他们是外省来的,早晚都要回成都老家去的。他们要是走,肯定是全车间都一起走的,到时候四车间不就废了吗?瓷胎竹编这个技术不就断了吗?”
“你的担忧不无道理,”李和平道,“但是表兄,安插进去几个本地师傅,他们就不排外,不反感了?你就能保证安插进去的本地师傅,能从他们手里全须全尾地学到瓷胎竹编的手艺?说到底,我们还是要把人真正留住,把手艺真正留在上塘厂,让他们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把手艺教给其他人,而不是靠我们安插人进去偷师学艺。这样,只会让人觉得我们不真诚!”
顿了顿,李和平说道:“我们现在可以做的,除了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之外,就是拿真心去换真心,拿真诚去换真诚!最终,让他们以厂为家,真正留下来,留在上塘,开枝散叶,传承手艺!”
“呃,老表,你说的这些,有点书生气了!”曹天焦叹道。
李和平笑了笑,道:“我念完大学就进了上塘竹制厂,能没一身书呆子气嘛,哈哈哈。”
曹天焦一听,这误会了!
赶紧解释道:“老表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可没说你是书呆子,我只是觉得……”
李和平摆摆手,道:“表兄,厂里的事我会安排好的,你安心做你的翘脚股东就是了。”
言下之意,提醒曹天焦不要太过干涉竹制厂的经营和管理,这个当初在签入股协议的时候就有共识的。
曹天焦是个老机灵人,当然听得懂,哈哈一笑,果然不再提这个事,将话题转到别的地方。
……
第二天上午,张利民他们在火车站准时接到了吴三顺和一起从成都来的师傅。
中午在厂办食堂,李和平和厂里其他几个股东,还叫上了大师傅陈昌民,一起招待了吴三顺等人。
到下午的时候,李和平让人订了晚上去深圳的火车票,安排销售科的人跑一趟深圳,赶紧把吴三顺他们从成都带过来的十套瓷胎竹编样品送过去。
韩春雷那边还等着这十套样品交给刘安知呢。
至于吴三顺等人,他已经安排,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加班加点辛苦半个月,把剩下的990套瓷胎竹编赶制出来。
争取尽快完成这笔订单。就像韩春雷说的,这笔订单只要完成,能让财大气粗的香港老板满意,那他们厂的瓷胎竹编算是立住了。
这种高端工艺品在深圳特区的订单,肯定会源源不断发回厂里的。
他已经打算好了,这笔订单完成之后,他就在深圳那边也学春雷茶厂一样设一个办事处,搭建自己的销售团队。
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上塘竹业。
和韩春雷在深圳的销售网络开展合作以来,李和平觉得合作的很愉快。不过再愉快,终究不是自己家的,虽然互惠互利,但总感觉自己的大动脉被人掐着。
哪怕跟韩春雷关系再好,说到底,那也是别人家的销售网络。
跟别人家的销售网络肯定是要合作,而且竹制茶具要卖得更好,还需要和更更多家的销售网络展开合作,但上塘竹制厂自己的销售网络也要铺开,这才是正理儿。
翌日清晨。
一串鞭炮在上塘竹制厂门口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
李和平宣布,上塘竹制厂第四车间,正式成立,并任命年仅三十岁的吴三顺,为四车间的主任,专门负责上塘厂的瓷胎竹编工艺品生产。
【都市娱乐】推荐阅读:我真没想重生啊混世小农民我卖手机当奸商,顾客跪求别倒闭国民法医中了五百万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奶爸的文艺人生[精校版]完美人生[精校版]全职艺术家[精校版]生活系游戏[精校版]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重生飞扬年代山沟里的制造帝国[精校版]重生之我要冲浪大王饶命[精校版]韩娱之光影交错[精校版]我的姐姐是大明星[精校版]修真聊天群[精校版]导演的快乐你不懂新时代艺术家(重生)重燃[精校版]全球高武[精校版]我是大玩家[精校版]我就是你们的天敌俗人回档[精校版]不良之年少轻狂重生之大枭雄[精校版]法师伊凡直播:开局被国宝大熊猫跟踪逆流纯真年代[精校版]文豪1978重生之出人头地[精校版]美食从麻婆豆腐开始神探陈益红色王座饲养全人类[精校版]与女神上司荒岛求生的日子御兽之王开局麒麟肾,吓哭九个绝色娇妻我太想重生了我有一个渔具工坊女主从书里跑出来了怎么办[精校版]超品相师[精校版]被迫领证后,校花学姐反复拿捏我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我真没想重生啊[精校版]脑洞大爆炸[精校版]重生之财源滚滚[精校版]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我的人生狂跑偏春雷1979暗界神使第一序列[精校版]我,一个命不久矣的吊丝罢了非洲酋长[精校版]归一[精校版]地球文化传播者重生浪潮之巅[精校版]一代天骄[精校版]可爱女生不可能在我身边[精校版]都市古仙医窃玉偷香山野小土豪重生假冒富二代,绑定反派系统校花之贴身高手[精校版]官道无疆[精校版]稳住别浪跑山:从挖掘中药开始富有四海信息全知者[精校版]都市最强打脸天王[精校版]从1983开始[精校版]刑警使命[精校版]华娱1997美食:随机摆摊,顾客追我十条街杀手房东俏房客我的26岁女房客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纯禽记者最佳娱乐时代[精校版]我真的长生不老[精校版]熬鹰航空业[精校版]至尊医道[精校版]肆虐韩娱[精校版]重生大时代之1993温暖的季风娱乐圈的吃瓜影帝1980巴山猎耕记终极插班生大医凌然[精校版]美食供应商[精校版]我老婆是大明星[精校版]我是猫大王[精校版]这个明星来自地球[精校版]重生之投资时代重生从世界杯前开始脑海带着一扇门什么叫破坏型中场啊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