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痴心中,存了几丝悔意。
王老太爷人老成精,自看出他情绪有些低沉,道:“小小年纪,哪里那么多心事?这是再愁什么?”
道痴不好直言,只得说了王宁氏要独自进京的话。
王老太爷慈爱地看着道痴,道:“好孩子,难为你这么孝顺。只是你祖母说的是,王府那边既点了你随殿下进京,你安心北上就是。你祖母那里,无需你费心。到时候族里有人进京,送了你祖母一起去就是,定安排的妥妥当当。”
说到这里,老太爷想到道痴进京后之事,道:“到了京里,你先去你二伯家住。你二伯任京官多年,让他出面帮你买一处清净的宅子。别等你祖母进京时再张罗,老太太是个不愿意欠人情的,可你二伯不是外人。你若是外道了,我才真要恼了。”
虽说道痴骨子里也是不乐意欠人情的,京中又有亲姐姐、亲姐夫在,可他晓得人情往来也是拉近关系的必要程序。宗房老太爷与王珍待他不薄,他欠下几分人情,以后想要为宗房尽力时,也有了借口。
因此,道痴便满脸真诚道:“那真要是劳烦二伯父了,会不会扰了二伯父清净。”
王老太爷摆手道:“你是他侄子,不去他那里去哪里。再说你七哥进京,也会在你二伯家住,你们兄弟两个彼此也能有伴。”
道痴欢快道:“那太好了。我正担心京中不熟,与七哥作伴,心里也踏实些。”
王老太爷摸着胡须道:“见了你七哥,告诉他无需着急回来,明年三月前回乡就行。”
既遇国丧,宗室官员人家一年之内都要停婚嫁曲乐。
王琪与三郡主的亲事,也要延到国丧完了后才能继续。
王琪与其回安陆,还不若在京城,加深与世子的关系。
道痴将拜会提学与祖母进京之事都托给宗房,王老太爷与王珍祖孙并不觉得繁琐,反而待他越发亲近。在祖孙两个看来,道痴如此不客气,并非不知礼,而是对宗房“亲近”的方式。
否则以道痴嗣天子伴读的身份,即便不托付宗房,那两件事也是极容易之事。
说话功夫,到了饭时,王老太爷又留了饭。
道痴也不客气,陪着王老太爷吃完,才从宗房告辞回来。
王珍亲自送出大门,早安排了马车在这里,目送了道痴坐着马车远去,他才转身回了老太爷的院子。
“祖父,二郎十四了,连叔祖母也跟着进京,看来有在京城长住。不管是二弟,还是二伯那边,与二郎都不熟,过几年疏远了怎么好?”王珍道:“是不是请祖母出面,给二郎保个大媒?有了外家在安陆,也省的二郎与老家这边远了。”
王老太爷摇头道:“不好。迟了。若是早先还罢,插手二郎亲事,也不过是照拂他们;现下二郎身份已变,再提这个过于刻意。有七郎在,二郎与这边远不了。”
王珍没有接话,心里却有些着急。
老太爷已经有分家之意,现下没分清楚,也拖不了两年。等到分家后,王琪就成了宗房旁支,二郎与他关系再好,也与嫡支这边不相干。
不过想着道痴托付下来的两件事,都要落到自己头上,王珍的心里又稍定。不管在族中其他同辈兄弟面前如何,在道痴跟前,他却是算是一个好族兄,道痴对他也是亲近又敬重……
道痴在家里待了两日,二十九就回了王府。
王府这边一片忙碌,都在为后日的大祭做准备。大祭之后,就是出行。
道痴说长吏司那边选人,并非虚言。
世子北上,除了仪卫、护卫等,还有侍从、内官、婢子等人,王府属官,也有半数随世子北上。
之前府学只是暂停,眼下世子就要走了,府学复学无期,终于到了要解散的时候。
世子并没有启运殿传召众伴读,而是亲自到了乐群院……
第151章 世子温言拢伴读
道痴在,陈赤忠在,刘从云在,吕文召也从家里回来,陆炳跟在世子身后也在。府学六伴读中,现下只缺了王琪。
众人坐在茶室,一片静寂。
世子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道:“诸君是正德十三年七月入府,至今两年又九个月。孤原以为府学这边要九月才散学,却不想离别在即……”
几个年长的还罢,府学散学就散学了,只要有机会依旧在世子身边就好;年纪最小的陆炳,则有些伤感。
除了世子打小相伴长大,他最好的朋友就是道痴。这三年除了府学这边,校场那边的功课,两人也是常相伴。
府学散了,道痴又是个立志读书的志向,两人想要凑到一起读书谈何容易。
道痴看见陆炳的“幽怨”,心里有些犹豫,要不要拐陆炳入国子监。陆炳才十三岁,离出仕的时候还早,即便随世子进京,以后也会以课业为主。
道痴正想着,就听陈赤忠接着世子的话茬道:“虽说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可得以随侍殿下读书,本是我等之幸。即便我等琭琭不成材,却是忠心昭昭,愿为殿下效命。”
这里表上忠心,只是太浅白了些,世子晓得陈赤忠眼里尽是野心。可是这世上,谁能没有野心。就是他自己,即便不喜欢麻烦,可听到遗旨的那刻,心中隐隐也带了欣喜。
天下之主,再也不是被豢养在一地的藩王子弟。
他并不厌恶陈赤忠的野心,只要陈赤忠知趣。
这两日应付京城权贵,已经使得世子身心厌倦。
他不喜欢那些人,那些面上小心翼翼,实际上却端着架子的勋贵。在那些人看来,怕是当他是“乡下人”,言谈之中多有“提点”。世子虽很温顺地听了这些话,可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尼玛,瞧不起谁?自己是皇孙,是王子,又不是要饭花子、小可怜,轮得着他们打量考校。
只是,现下还不是发作的时候。自己名字虽在遗旨上,可想要顺利登上大位,还需要那些人老实。否则的话,真要小人作祟,还不知会出什么乱子。
世子看了看自己的几个伴读,或许眼前这几个少年,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同那些说话都打着机锋的京城大佬相比,世子更愿意相信眼前这些人。
想到这里,世子的脸上带了笑意,看着陈赤忠,道:“诸君本就是孤身边近人,即便想要离了孤,孤也不肯放人。”
这已经是承诺了。
陈赤忠喜形于色,脸上的激动压也压不住。
世子又望向刘从云,道:“三郎入值长吏司两年,袁大人同孤赞过几遭。孤现下身边正缺人,三郎若是愿意,就随孤进京吧。”
刘从云闻言一愣,虽说早知道王府中会有不少人随世子进京,可是他真没想到自己身上,毕竟世子待他那般疏离。
不过既然世子成嗣皇,他也不愿意放弃这通天之途。原想着即便自己不在王府进京众人的名册上,也不急争一时,留在安陆准备举业。
没想到世子会主动开口邀请自己。机会天降,刘从云如何肯放弃?
刘从云起身作揖道:“谨遵殿下吩咐。”
世子点点头,看着刘从云,心里想着袁宗皋的话。
点刘从云进京,是袁宗皋的意思,等世子入禁中,外朝总要有几个放心使唤的人。刘从云虽只是生员,可只要恩典到了,也有资格补个小官。官职高低不用计较,只要能为世子耳目就是好事。刘从云在众伴读中,虽过分伶俐些,可有的时候伶俐不是坏事。在与京城那些老狐狸周旋时,若不伶俐些,也立不住脚。
吕文召在旁,等的有些心急。
这场倒春寒,将他折腾的够呛,整个人瘦了一圈,脸上瘦的都有些脱形。虽说他现下身体虚,可是晓得若是能从龙进京,是极体面之事,当然是千盼万盼,否则不会巴巴地赶回王府。
吕文召急的几乎要跳脚,世子终于望向他,道:“孤有事要托付给大郎,大郎可应否?”
吕文召几乎呆住,半响才小声道:“托付于我?我没听错吧?”
见他这般呆滞模样,世子的嘴角忍不住抽了抽,道:“孤舅家暂时依旧留在安陆,那也是大郎的岳家,大郎在安陆多看顾些。”
吕文召还是觉得有些怪,不解道:“殿下?我家看顾蒋家?蒋家连知州衙门都敬着,哪里还需要人看顾?”
世子这般说,不过是念在同学一场的面上,给吕文召一个台阶,省的众人都进京,落下他一个面上过不去。没想到他脑子拎不清,这个时候较真起来。
世子的脸黑了。
众人面面相觑。
世子本不是温和的性子,方才好言好语地与众伴读说话,也不过是念着着几年伴读情分,也是有心收拢这几人。
说实在话,他虽没打算带吕文召进京,可也没打算彻底舍弃,所以才好言好语地给其一个台阶下。
谁想到吕文召这个时候犯起执拗。
世子只觉得心里搓火,望向吕文召的目光就带了几分不善。
吕文召脸上,除了不解,什么都没有。看来他是真的不明白,为何蒋家需要自己看顾,才与世子辩嘴。
世子看出来这点,火熄了大半。
这就不是明白人,自己这三年不是看的清清楚楚么,还与他费什么劲?他心中不免有些后悔,蒋家的人本就行事糊涂,又多个拎不清的姑爷,不是糊涂到一块去了。自己是不是不该拦着蒋家毁亲?
不过想着吕文召只是愚钝些、嘴欠些,并没有做坏事的胆子。要是蒋家找个野心勃勃的女婿,自己会觉得更繁。
三个年长伴读都说了一圈,剩下两个小的,以后吃住都要随侍在旁,世子还真说不出什么惜别的话,只是想起道痴提及进京后入监之事,道:“等孤进京,就遣人来迎母妃,二郎祖母若进京,可以与王府这边同行。”
道痴忙道:“谢过殿下恩典,只是家祖母年迈体衰,经不得暑热。即便出行,也等等到入秋后,怕是赶不上娘娘的队伍。”
世子闻言,道:“那怎么是好?二郎到时回来接,京城离安陆可远?”
换做其他伴读,这个时候阖家进京,世子心里都要思量一二。道痴却是因早就报备过如此安排,这回不过是进京的时间提前,所以对于道痴家北迁之事,世子乐意成见。
即便还没有离开安陆,只要想想两千余里外的京城,世子期待中便带了几分畏惧。身边能多几个相熟的人在,他心里也安心些。
与四人说完话,世子看了陆炳一眼,道:“二郎也不必难过,聚散离合,也是世情百态。今日散了,明日再聚就是。”
只不过再聚的时候,大家的身份与关系都会与现下不同。
陆炳强笑点点头,世子需要忙的事情还多,便不再耽搁,只告诉众人,即日起府学正式散学,众人以后即便白日来王府,也可以如其他王府属员那样,早来夕去。
众人将世子与陆炳送出府学,回转到茶室来。
吕文召后知后觉,终于晓得世子说那番话的意思,是告诉自己不会带自己进京。
他脸色涨红,恶狠狠地看看陈赤忠,又看看沈从云,冷哼一声,挑了帘子出去。
刘从云见状,苦笑道:“吕大郎也太心急了……殿下肯给他台阶下,本是好事。即便他这回不能跟着进京,殿下那里定也有其他安排。他是蒋家女婿,殿下以后不会略蒋家去。”
他的话没有点名,可道痴与陈赤忠不是傻子,闻弦知雅意。蒋麟为世子所厌,可有王妃在,世子荣登大宝后又没有将母族撂在一边的道理。那样的话,要是世子抬举蒋家女婿,也是多少给蒋家面子。
同蒋麟的傲慢、狂妄、狠辣相比,吕文召就太可爱可亲。
道痴看看眼下这两个,都要结伴进京的,方才听说散学时长生的那一丝酸涩,也消失不见。
他起身道:“既是散学,就回去收拾东西。府学是殿下读书之所,以后这个地方说不得会升级为学宫。咱们早些收拾了,早日回家,明早还有大事。”
今日是三月三十,明日是初一,世子会去兴王墓祭拜王爷。
陈赤忠与刘从云无异议,道痴之前请了假回家,他们两个还没离开王府,出发在即,外头也有许多事需要安排。
三人出来,招呼各自小厮,回屋子收拾行李。
道痴因前两日回家时,带走大半行李,收拾起来,倒是比众人都快。
不过两刻钟的功夫,他与惊蛰主仆两人就提了书箱,背着裹在院子里与大家作别,而后出了府学……
昨日孙子才回王府,今日又大小地回来,王宁氏唬了一跳。
待晓得只是府学散学,并无其他大师,老太太心里才安生下来。
次日,众伴读复回王府,随着浩浩荡荡的王府仪仗,还有数千骑京城侍卫亲军,世子离了安陆,前往兴王墓……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大争之世[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兵锋无双[精校版]血帅[精校版]北宋大表哥[精校版]席卷天下[精校版]锦衣为王[精校版]隋唐英雄芳名谱[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衣冠不南渡兵者为王[精校版]葬元[精校版]朝为田舍郎[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大明春色[精校版]革宋[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大清之祸害[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北宋闲王[精校版]群英三国[精校版]隋末我为王[精校版]夜明[精校版]来到大唐的村官[精校版]铁血山河[精校版]回到秦朝当皇子[精校版]三国旌旗[精校版]天下节度[精校版]风流名将[精校版]山渐青[精校版]大宋权相[精校版]盗宋[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在春秋不当王初唐峥嵘始皇家的好圣孙思想门:先秦诸子解读唐农大明帝师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刺明[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星空之翼[精校版]科学家闯汉末[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我要做皇帝[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明朝第一国师[精校版]回到明朝做千户[精校版]大唐御医[精校版]山河英雄志[精校版]娇妻如云[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大明嫡子李治你别怂曹操穿越武大郎天汉之国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天可汗奋斗在初唐乱世宏图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铁骨[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司礼监[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最后的三国2兴魏[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刘备的日常[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汉阙[精校版]韩四当官[精校版]如意小郎君[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大汉帝国风云录[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箱子里的大明穿越饥荒村落:种田空间拯救苍生权臣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虎狼大将超陆权强国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十国千娇顶级兵王特种兵王[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