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五斗无人知,
知己不见莫强求,
平生信守周召志,
手中杜康可解忧。
这叫诗?
诗不诗的,道痴真没看出来,却终于明白什么叫“怀才不遇”,什么叫“为赋新词强说愁”。
吕文召真是个文青少年,从这厚厚的手抄本上,有能看出他是个爱做诗的,可是这水平么,还真是无法评说。就是道痴这半路出家的,都看出这些不入流。
道痴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很是佩服吕文召,读了十来年书,水平能差成这样也不容易。偏生他还极为自信,即便没有下场参加童子试,也不觉得是自己自身不足的缘故,反而觉得是受家规所限。若是自己下场,案首定是手到擒来。
陈赤忠是武人,对于诗词之道一窍不通;刘从云这边几日没动静,只是在下次月假完了的时候,从家里带了一大包的诗词册子。不是市面上常见的李杜诗词之类,而是当时文人流传开来的一些诗词新作。
对于道痴来说,研究研究当下的诗词味道,了解当今的鉴赏水平,对他下场大有助益。
道痴真心感谢,他没想到刘从云会帮自己这一把。毕竟府学少年中,如今隐隐分作两派,有些别苗头的意思。
刘从云笑道:“无需谢,我只是想看看,二郎能走到哪一步。”
听他这话中似有深意,道痴一愣,道:“刘世兄不想参加乡试?”
刘从云笑道:“考试之类的太烦,熬完院试,我就不想在费心。”
若是单单在王府混属官,有个秀才功名够用了,举人功名不过是锦上添花。可等到世子进京,众属官即便会跟随,秀才功名与举人功名的分量绝对不同。举人能直接有资格授官,秀才则不能。
乡试还在两年后,离现在还远,道痴深深地看了刘从云一眼,没有说话,心里却是打定主要,只为今日这一包诗册的情分,就要找个机会说服刘从云继续考下去……
小诗都是临时憋出来的,水平有限,大家勿怪。
第103章 众子院试,三郎初隐
时间就是这样,越是觉得不够用,就越是过的飞快,一转眼就到了院试的时候。
府学这边,道痴与刘从云都要参加院试,两人五月底月假出府钱,便跟世子告了假。
刘家有刘家的安排,道痴这边,这是随王氏族人一起前往武昌府。因为今年宗房六郎下场,便由王珍带队,除了六郎、三郎与道痴外,还有王家其他几房的几个子弟。
一行人坐车,每天都是清晨出发,中午就歇下,怕的就是暑热伤身,毕竟依旧进了六月,暑热难当。要是因赶路辛苦,几个少年病下了,院试就要再耽搁一年。
因有三郎作伴,道痴倒是不觉寂寞,兄弟两个同车而行,嘴里说的都是时文策论这些。王珍每次见了,都要听上两句,偶尔指导一二。他身上有举人功名,院试对于他来说自然不在话下。
在王家其他子弟跟前,王珍则是少不得夸奖三郎几句,也有激励众人之意。
旁人尤可,六郎却是忍不住,这日小歇,趁着王珍不在,凑过来讥讽三郎道:“真是凤凰蛋,都被捧到天上去,我倒是要看看,若是这案首没落到你身上,你还有什么脸面自诩为少年才子!”
三郎听着这话,身子一颤。旁人不知晓,他自己当然明白,院试的案首绝对不会是自己。六郎当面都这样说,旁人背后会如何笑自己?
道痴见状,走到三郎前,看着王六郎道:“六族兄在说梦话么?竟然有这么张狂的人,觉得案首是这家那家的?院试案首,乡试不第者比比皆是;谢元之才,会试也有落榜之时。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只看到眼前三尺之地。无需三哥说话,这案首之名,六族兄若是稀罕,只管拿去,只要六族兄有那个能耐。”
六郎气得满脸通红,瞪着道痴道:“我与王三郎说话,哪里轮得着你插嘴?这里不是王府,还轮不到你狗仗人势!”
听六郎口出恶言,道痴的脸沉了下来。
三郎已是皱眉,道:“六堂兄还请甚言?二郎是我弟弟,作甚不能为我说话?六堂兄到底年长,还请注意身份。”
三郎与道痴两个,王六郎都不喜欢;前者是瑜亮之争,后者则是恨屋及乌,轻重当然不同。
听了三郎的话,王六郎讥笑道:“好个有情有义的哥哥,还真是不觉得臊得慌。十二房容不下二郎时,你这好哥哥在何处?等他出继出去,不与你抢家产,你又成了好哥哥?里子面子都想要,天下还有这样的美事儿,当旁人是瞎子不成?”
说到这里,他又瞪着道痴道:“七郎这一年多待你实心实意,到底谁配当你哥哥,你眼睛放亮些。既是十二房不容你,你但凡好强,都当离他们远远的。为了小恩小惠,就容三郎往你身边凑,借着你得他的好名声,你骨头就这么轻?”
王六郎这话里固然没说三郎好,可也没有瞧得起道痴的意思。
道痴淡淡道:“我们兄弟如何相处,不需旁人操心。”
三郎望向王六郎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怒意。
王六郎冷哼两声道:“你们倒是同仇敌忾起来,难道我是恶人不成?你们只管手足情深去,看你们能好到几时!我就不信了,装一时还罢,谁还能装一辈子。等到背后插刀那天,才会有人晓得我说的是好话赖话!”说罢,不等他们兄弟再回嘴,转身气昂昂地走了。
一顶狡诈虚伪的大帽子,硬是扣在三郎头上。
三郎气的满脸涨红,浑身发抖,脑子里已经顾不得想案首不案首之事,望着道痴带了几分委屈道:“二郎,我没有!”
二郎叹了一口气,拉着他坐下道:“我知道三哥没有。”
三郎沉默了一会,却是低下头,恹恹道:“我虽没有利用二郎之心,可六堂兄有一句话说的不假,到底是我没有护住二郎。当时二郎出继,我明明晓得不妥当,却没有出头。”
早先他并不觉得出继有什么大不了,血脉亲情毕竟割不断;这两年渐大,知晓的世情多了,他才晓得除了血脉,还有名分这回事。
道痴笑道:“我做个当家作主的好男儿不好么?难道非要做个混吃等死的富贵人家庶子才算福气?世人多重嫡庶,三哥又不是不知道。”
三郎犹豫道:“二郎介意自己的庶出身份?”
道痴想了想,道:“介意。‘小娘养的’总不是好话。即便我生母是贵妾是如何,妾通买卖,外人有几个会打听贵妾、贱妾。听说是庶子庶女,多半就有了成见。”
不说旁的,若他依旧是庶出身份,他也没资格入王府为伴读。等到以后议亲时,正经人家的嫡女也不会轻许庶子,多半是庶出配庶出。在家族之中,丝毫没有地位,完全依附嫡支过活,如何生活都要听从长辈安排,身份地位跟管事差不多。
哪里会像他现下这般,独立支撑门户,当家作主,自由自在。
没有选择做个窝窝囊囊的庶子,借势出继,脱离身上的桎梏,是他长这么大最满意的一件事。
三郎怕他不高兴,忙结束这个话题,岔开话说起一个策论来。
虽说刚才六郎与他们俩个拌嘴的时候王珍没看到,可过后还是有风声吹到王珍耳中。
六郎这个亲弟弟,又倔强又固执,王珍是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又怕现在骂他,引得他闹情绪,耽搁了接下来的院试,王珍便只当不知道此事,心里已经决定,等到回家一定要祖父好生教训这小子……
经过四日路程,一行人抵达武昌府。
王家在这里有别院,众童生倒是不用投宿客栈,得以安静备考。
院试的考试过程,与县试、府试一样,大家都过经过前两个考试的,倒是没什么可紧张的。
就是道痴在下场之前,也有些看开,若是这次院试要是不过。等到世子进京,自己不能以贡生身份入监,那就以监生的身份,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
或许没了患得患失之心,道痴发挥的到是比往常还要好几分。
等到回到王家别院,默写出时文、诗赋等给三郎看了,三郎眼睛发亮,道:“时文言之有物、有典有据,算得上好文了。诗赋虽不华丽,可寓意颇佳,也不错。即便无缘案首,二郎的成绩也当是中上。”
过后王珍也问了一遭,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
道痴心中松了一口气,榜上有名,总比名落孙山的要好。
须臾几日过去,到了放榜的时候,道痴果然榜上有名,位列十九名。从这一刻起,他就不是白身,可以见官不跪。
并且有资格入县学、府学读书,名字也在当地学政名册上。
王家子弟七人下场,过了四人,除了道痴、三郎与六郎之外,过了院试的还有五房长孙。
六郎名列第七,比道痴名次还靠前些。道痴并不意外,王琪早念叨多遭,六郎的功课在宗学里位列前茅。只有三郎回乡后,才被三郎压了一头。
五房长孙名次在四十三,加上他年纪已经是弱冠之年,这个成绩只能说不好不坏。
最让众人震惊的,是三郎的成绩。有实力冲击案首的三郎,名次比五房大郎还靠后,在六十八名,中等偏下的名次。
六郎惊的,连嘲讽的话都说不出口,不时地打量三郎,生怕他有什么想不开。
三郎这次答卷,只策论是自己寻常水准,时文与诗赋都参考了道痴数月前的旧作。等到撂下笔时,他就不由自嘲,早先还说三郎不该模仿旁人的文章,如今自己还不是如此。
为了这个,即便晓得自己榜上有名,他也提不起什么兴致。落到旁人眼中,就成了他因考的不好没心情。
听到这名次,道痴真的有些惊心,等到只剩下兄弟两人时,忍不住道:“三哥也是,即便是收着点,也不用如此。中等偏下,稍有不当,就在孙山后了。”
三郎笑道:“要是院试初次不第,旁人看来,不更像是伤仲永么?”
道痴摇头道:“不至于此。”
三郎笑了笑道:“总要适应的。”
回程时,气氛就有些压抑。三郎名次虽不好,毕竟还在榜单上,落榜那三人,心情更郁闷。
王珍担心六郎不懂事,还专程告诫一番,引得六郎几乎翻脸。六郎看到三郎时,越发冷着脸,倒是没说刻薄的话,可是眼中都是不忿。
进城之前,王六郎终于忍不住,上了三郎与道痴的马车,气冲冲地对三郎道:“又不是落榜了,耷拉着脸给谁看?一个小小院试,你就如此,那还怎么去应乡试、会试?有种你长点志气,乡试时一鸣惊人好了!”
噼里啪啦地说完,他便哼了一声,挑了帘子下了马车。
道痴与三郎面面相觑。
三郎的脸上慢慢浮出笑意,道:“二郎,六堂兄这是安慰我么?”
道痴跟着笑道:“嗯,是安慰吧,怕三哥一蹶不振失了对手。”
马车外,王六郎重重地打了个喷嚏,揉了鼻子自言自语道:“谁在念叨我,不会是七胖子吧,看我回去怎么修理他……”
……
第104章 送弥勒手足作别
黑色儒巾,草绿色生员襕衫,映衬着少年越发唇红齿白的好相貌。王宁氏看着孙儿,欣慰地笑着,笑着笑着,眼泪就出来。燕嬷嬷在旁,也忍不住红了眼圈。
“祖母,等过了今年岁考,孙儿就想法拔贡。到时候奉祖母去了京城,就能与姐姐团聚。”道痴一边帮老太太拭泪,一边道。
老太太迟疑道:“拔贡还罢,可是真要出行的话,你乡试时如何?”
道痴笑道:“祖母,监生可以在京城下场。即便孙儿不进国子监,等到乡试后,也得跟姐夫他们似的北上。以贡生身份提前进京,也能多适应适应京城水土不是。还得劳烦祖母在孙儿身边照顾,姐姐不在,孙儿只能靠祖母。”
老太太笑着点点头,道:“好,好,老婆子就照看我的孙儿去。”
老人家心里当然明白,孙子的话不过是安慰自己,道痴来外九房半月就进了王府,向来将自己照看的好好的,她一个老婆子能做上什么。
可是,人上了年纪,怕离别。尽管不愿背井离乡,可同骨肉离别比起来,老人家还是愿意与孙子一起进京。
安陆到京城两千多里路,水路陆路交替,若是孙子独自上路,万一有个闪失,也是要她的老命。
燕嬷嬷也试了泪,喜气洋洋道:“老太太,二公子既中了秀才,家里是不是要请客?这可是大喜事。”
老人家与道痴同时摇摇头。
王宁氏道:“二郎还没及冠,可已经有了功名。若是宴客,少不得二郎陪酒应酬。二郎还小呢,等到以后在宴客也罢。”
道痴也道:“王府的假差不多,今天回家前,大族兄已经领着拜过学政,明儿我去趟十二房,后日便回王府。”
他虽然重视这次院试,也只是为了功名。现下的秀才功名,就像上辈子的大学毕业证似的,是立足士林的必需品。如今功名到手,暂时可以歇口气。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间谍的战争[精校版]秦功带着网咖回1950年大魏宫廷[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叛徒[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最强特种兵之龙刺[精校版]绝色凶器[精校版]谍影凌云绍宋[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天可汗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九锡国士无双[精校版]天下[精校版]红楼:我真没想造反啊特战先驱[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风雨大宋浴血逃兵[精校版]民国投机者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亮剑之军工系统绝色凶器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炮火弧线逍遥皇子佣兵的战争[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明末工程师我的二战异时空之抗日[精校版]如意小郎君[精校版]父可敌国北宋穿越指南兵临城下锦衣夜行[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大秦帝国风云录[精校版]临安不夜侯梦醒三国庆余年庶子风流[精校版]1852铁血中华[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1911新中华[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晚唐浮生红楼道爷全球通史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浴血兵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谍影谜云万历十五年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带着系统来大唐[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席卷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国色生枭[精校版]唐砖[精校版]铁器时代[精校版]征途实录:启航1926权臣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宋北云[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北宋大丈夫[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两京十五日天官天下匪兵寻秦记汉乡[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