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在惊恐后,反应出来,世子方才说的斩杀之类的话,不是赌气话。文官衙门那边许是没什么,真要有人趁机生事,城门那边绝对不安稳。
世子殿下瞒着那三人,好像更信赖剩下的几个。
王琪只觉得心中升起一股豪气,挺胸道:“殿下放心,我与二郎一定守好城门,定不负殿下托付。”
道痴没有说什么表忠心的话,可面上也带了几分激动……
第73章 小童充做城门守
见王琪与道痴震惊虽震惊,可还是有担当的,世子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毕竟只有十三岁,即便在袁宗皋、陆典面前强装镇定,可心中并不是不害怕。谋反,轻飘飘地两个字,可谁知道战火会蔓延到什么地步。
若是重演靖难之变,那这大明天下最终落到谁手里,还不好说。
他不知自己应该信谁,可想着王氏兄弟当是可信的,不仅因王府里有个王夫人,还因王氏宗家二房与长房次孙在京,十二房王青洪是杨阁老的侄女婿。
若是叛兵压境,其他士绅或许会动摇投诚,王家肯定会坚持到最后。否则的话,叛军为了立威,开刀的就是王家。
王琪、道痴、陆炳三人分成三处,王琪带着黄锦与五十仪卫去东门,道痴带着高康与五十仪卫去西门,陆炳带了另一个内侍与五十仪卫去南门。
在出府之前,道痴忍不住低声问陆炳:“东西南都有人,北门是谁?”
陆炳小声回道:“蒋二郎。”
道痴想想,也不觉得意外。不管世子喜不喜欢蒋麟,两人都是嫡亲表兄弟。王府要是不稳,旁人或许都靠不住,蒋家确是王府至亲。
虽说道痴只有十二岁,可身量高挑,沉着脸不言不语,说十三、四也有人信。他一身缟素带着内侍与仪卫,到了西门,很轻易地将城门掌控权握在手里。
实在是天下承平许久,道痴有世子手令、有仪卫跟着,没有人质疑他们的身份。城门楼处品官都去了王府,剩下的不过什长、伍长之流,这世上有几个强颈。
这样的安陆城,哪里需要叛军南下,只要纠起三、五百人就足以作乱。
道痴与高康两个上了城楼,看着下边进城出城的百姓,有些无所事事。
这一静心下来,道痴开始猜测世子安排众人守城门的用意。
若是城门处真有异动,这五十仪卫能挡什么?府卫三千,世子当另有安排。
若是叛军北上,那沿途的州府会往省城与这边送信;大军到来之前,先至的是信使。或许,世子只是怕受蒙蔽,才没有用王府属官,而是几个半大孩子来城门处,充当他的耳目。
只是不知道,要在这里等到什么时候。
今天是六月十八,宁王是六月十四扯起反旗,不管北上京城,还是东进南京,今明两天都当有准确消息传过来。
宁王要是北上,大军是往正北偏东方向去,安陆在南昌府正北偏西方向。即便叛军途径安陆,只要宁王脑袋没抽,也不会偏转方向在安陆城耽搁时间。
这样想着,道痴的心里又踏实下来。
高康向来伶俐,这会儿功夫,不知从哪里淘换了茶壶茶盏,端了茶盘过来。
道痴也不托大,站起身来道:“吩咐惊蛰便是,怎么是你做这个?”
高康年纪虽比道痴大不少,可大家在府学相处一年,早就熟稔。
道痴话虽不多,也没有刻意交好府学轮值的两个内侍,可这两人反而与道痴相处的最自在。原因无他,只是道痴年纪最小。他们便自欺欺人地以为,道痴因不通男女情事,所以不晓得他们这些内侍与常人的不同。
道痴也如了他们的意,对他们与对其他王府属官并没有什么不同。
高康笑道:“不过端杯茶,又有什么?”
放下茶盘,他从袖子里掏出个纸包打开来,里面是几枚烧饼:“方才在城门口那家烧饼摊买的,先垫垫吧。”
道痴方在十二房吞了三、四张素馅饼,肚子里早就饱了,可面上依是带了欢喜,谢过高康。
只是在吃了半个烧饼后,他便放下,神色恹恹。
高康疑惑道:“怎么了?”
道痴叹气道:“我心里难受,吃不下。”
高康道:“吃不下也得多吃几口,这才治丧开始。地方官绅还好,不过做个样子,排个几日班。咱们这些世子身边人,总要陪着世子。”
道痴点点头,就着茶水,将剩下的半个烧饼吃了。
从王府出来时,便已经是未正(下午两点),两人坐在城楼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时间倒是过的飞快。
天色将暮,城门关闭。
众人出来时世子没有交代何时回去的话,道痴与高康商议一番后,便吩咐惊蛰带了两个仪卫回王府传禀。西门下午太平无事,他与高康是继续值守还是如何,还请世子示下。
估摸过了半个时辰,惊蛰从王府折返回来。
世子发话,让他们二人继续在西门值守,具体何时回王府,等王府那边消息。
除了传话,世子还叫人收拾了两个食盒,让惊蛰带过来。
食盒里,都是各色炸果与米糕。道痴叫高康挑了两盘爱吃的留出来,其他的吩咐惊蛰带到楼下值房,给众人分了。
楼下值房仪卫、城门卫近百人,这一盒子点心哪里够分。道痴便又摸出两块银子给惊蛰,吩咐他去烧饼摊多买些烧饼给众人做宵夜。
看着道痴小大人似的安排这些,高康不由怔住。
道痴被他瞅得不自在,抹了一把脸,不像沾了东西的样子。
高康收回目光,垂下眼皮道:“我有个兄弟,比你略长两岁,也是懂事的早……”
高康与黄锦一样,都是从皇宫里拨下来的。
道痴道:“如今在王府,又不是在宫里,家人半辈子见不着一面。等什么时候求了殿下,使人去接你兄弟来安陆就是。”
高康苦笑着,道:“自打我进宫,两下就断了音讯。毕竟他年纪还小,那家人也未必愿意他与我多牵扯。有个做太监的长兄,哪里是什么光彩事。”
原来高康保定府人士,本是农人之子,因家乡疫病,父母相继都害病没了,只剩下小哥两个相依为命,挣扎过活。可兄弟二人,大的七、八岁,小的五、六岁,想要糊口岂是那么容易。
村中富户无子,想要从兄弟二人中择一人为养婿。又有村里出去的老太监回乡,要在家乡挑几个孩子进宫。高康就让弟弟做了那家养婿,自己随着老太监进京。
一时之间,道痴也不知当如何安慰。
七八岁时做出这样影响一生的决定,如今长大怎么能不后悔?
道痴想了想,道:“等世子袭了王位,说不定就有机会进京朝见……到时候你想要去保定,也未必不能成行……至于其他,你莫要想多,不管怎么活,都是一种活法。”
高康犹豫一下道:“你心里怨不怨?明明是官宦家的公子,可以锦衣玉食地长大,却被出继到贫寒人家,紧巴巴地过日子。”
道痴想了想道:“若是想不好的,那满肚子都是怨;且看好的,祖母慈爱,长姐待我亦温柔体贴,吃穿用度上虽比不得那边,可她们也尽可能给我最好。有这样的家人,还不满足,那老天爷都会看不过去。”
高康若有所思,道:“这话说的在理。确实当看好的。若是当年,我没有选择走这条路,说不定早就饿死,哪里还能在这里想东想西。饿肚子的滋味,太不好受,我这辈子都不想再尝……”
难得这个契机,提及彼此私事,一下子拉近了两人距离。
高康放下心事,捡起一块米糕,开始吃了起来。
道痴垂下眼,世子身边最亲近的内侍共有四人,高康就是其中之一……
府学,乐群院。
陈赤忠、刘从云与吕文召站在院子里,看着院子里没掌灯的几间屋子,神情变幻莫测。
不仅王家兄弟不在,黄锦与高康也不在……
第74章 为安定道痴一建言
入夜哩哩啦啦地下起小雨来,道痴本是乏极,可是想起南昌府的老和尚与虎头,怎么也睡不着。即便晓得宁王即便造反,也只会选择北上京城或者东进南京,没有祸害大本营的道理,更不要说老和尚与虎头在寺院里挂单。
可是他担心的不只是战火,还有老和尚的年纪。老和尚这两年本就体力不支,若是看完这场热闹,就放下心事,谁晓得老人家会不会就此去了。
若是宁王造反前,他还能前去接应一二;如今宁王造反,他这个兴王世子伴读真要去了南昌,可就说不干净。落到旁人眼中,说不定会给兴王府扣上勾结逆王的帽子……
直到的外头的传来三更天的梆子声,他才迷迷糊糊地睡过去。
等到再睁开眼时,天色已经大亮。
城门楼下传来喧嚣声,道痴起身看了城门外,便见要进城的百姓还有各种驴车、骡车,排了半里来远。
再看城门里,道路两侧已经出来几个早点摊。
城外百姓,衣服还五颜六色;城内军民,要素服五日,今天是第二日。
城门外除了小商小贩之外,还有三三两两的几处青壮。道痴见了,不由疑惑。
难道真有人敢在安陆生事?
他心里留意,便叫了高康,两人站在城门楼上,一起留心那些人。要是有什么不对,好使人就地擒拿。
城门开了。
城外百姓相继进城,若是那没带什么东西的还罢,要是有赶车或者挑担子的,那些青壮便凑上前去,纠缠起来,直到对方掏出半把铜板来才换下一处。
道痴与高康对视一眼,彼此都松了一口气。原来只是些地痞,两人都没有管闲事的意思。
惊蛰上来送早点,对道痴道:“公子,十房那两位也在下边。”
道痴闻言,定睛一看,可不是么,那几伙地痞中,有一伙靠近烧饼铺的,总共六、七个人,十房大郎、二郎正在其中。
高康心思活络,闻言:“二公子,可要遇到仇家,要不要叫人收拾一顿?”
道痴道:“两个小丑罢了,无须理会。”
十房大郎、二郎数着铜板,正抱怨今儿收益少,还不晓得自己已经逃过一劫。
道痴与高康都不是爱指手画脚的人,一日下来,西门都是太平无事。
黄昏时分,城门再次关闭没多久,王府来人,世子传召二人回王府。
那五十仪卫,则是由仪卫司一个正六品典仗带领,继续留在西门,协助城门守军。
城门没有加人,道痴心里晓得,这多半是有好消息传过来。
等到了王府,道痴与高康没有被引进卿云门,而是直接带到启运殿。
除了世子之外,陆炳与王琪等也已经回来了。世子面带乏色,眼睛却闪亮,对道痴道:“布政司衙门有公文传过来,宁王集合叛军往东北方向去了,看样子是取道安庆奔南京!”
不仅世子轻松许多,王琪与陆炳等人都露出庆幸来。
不管宁王到底能走到哪个地步,安陆起码暂时逃过一劫。
世子道:“虽没有叛军压境之忧,可想来过不了几日,宁王造反的消息就要传开。如何震慑地方,防范宵小作乱,还是紧要之事。你们可有什么好提议?”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大争之世[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兵锋无双[精校版]血帅[精校版]北宋大表哥[精校版]席卷天下[精校版]锦衣为王[精校版]隋唐英雄芳名谱[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衣冠不南渡兵者为王[精校版]葬元[精校版]朝为田舍郎[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大明春色[精校版]革宋[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大清之祸害[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北宋闲王[精校版]群英三国[精校版]隋末我为王[精校版]夜明[精校版]来到大唐的村官[精校版]铁血山河[精校版]回到秦朝当皇子[精校版]三国旌旗[精校版]天下节度[精校版]风流名将[精校版]山渐青[精校版]大宋权相[精校版]盗宋[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在春秋不当王初唐峥嵘始皇家的好圣孙思想门:先秦诸子解读唐农大明帝师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刺明[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星空之翼[精校版]科学家闯汉末[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我要做皇帝[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明朝第一国师[精校版]回到明朝做千户[精校版]大唐御医[精校版]山河英雄志[精校版]娇妻如云[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大明嫡子李治你别怂曹操穿越武大郎天汉之国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天可汗奋斗在初唐乱世宏图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铁骨[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司礼监[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最后的三国2兴魏[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刘备的日常[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汉阙[精校版]韩四当官[精校版]如意小郎君[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大汉帝国风云录[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箱子里的大明穿越饥荒村落:种田空间拯救苍生权臣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虎狼大将超陆权强国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十国千娇顶级兵王特种兵王[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