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天官 第44节

作者:雁九
王琪与刘从云都收了笑。
王琪担忧道:“这两次暴雨确实骇人了些,二郎家的屋子能受得住么?要不明日同祖父说,先接了叔祖母与姐姐去宗房住一阵子,将屋子再修修?省的有个万一,叫人上火着急。”
道痴道:“屋子刚修完半年,还算结实,只是排水有些不畅,也是老宅子的通病,不过是费事些,倒是也无碍。”
王琪这才对松了一口气,道:“我没进王府前,曾被两个酒肉朋友拉着去过南城。那不仅地势低洼,屋子也多是又小又破,还真的未必能禁得住昨日那样的暴雨。”
说起这个,众人都沉默起来。
只是王琪与刘从云两个想的一样,倒不是说觉悟多高,忧国忧民什么的。而是他们身为世子伴读,如今已经坐上王府这个大船,与王府休戚与共。
世人愚昧,多将天灾归咎与**。
兴王府是新藩,却得了两代帝王的青睐与重赐,早就引得周边藩王不满。早在弘治年间,兴王府还与襄王府打过御前官司。
要是水患波及的地区广还罢,“法不责罪”这四字也适用地方;若是只有安陆州地区水患最重,那说不得就要扯上王爷“失德”之类的话,给他其他藩王攻击兴王府的借口。
百姓无知,说不定也会将王府当成洪水猛兽,他们这些王府中人也要遭人指指点点。
道痴想的是,得关注此事,看看地方衙门怎么处置。天灾在前,地方可不能乱;否则等到宁王掀起反旗,说不定安陆便也乱了。
道痴想起老和尚心中所提及的南昌府这半年发生的几件大事,无非是官员横死、钦差暴毙之类,彰显宁王府的猖獗,已经有与朝廷撕破脸之意。这个样子,还能太平多久?
到底还造不造反啊?道痴真心觉得自己等的有些不耐烦。老和尚在那边挂单,看样子不看完热闹不打算回来。
这叫什么事?真要地方乱起来,百姓乱兵杀红眼,寺里也未必安全。
一时之间,三人心情都有些沉重,没了吃茶闲话的兴致,各自回屋不提。
翌日,早起便哩哩啦啦地下起小雨。
众伴读用罢早饭,便由黄锦领着,出了府学……
第65章 议水患士绅云集(二)
王府是前殿**的布局,前面三殿是正殿承运殿,后为穿殿,又后为启运殿。正殿是王爷接天使以及初一十五接受地方官员觐见之地,启运殿是王爷平素处理藩地内务所在。
众伴读随着黄锦,就来到启运殿偏殿。
世子带着陆炳,已经在此处坐着。他身穿朱色蟒服,腰盘玉带,虽说常服装扮,可肃容时,也添了不少气势,正不知跟陆炳说些什么。陆炳边听边点头,小鸡啄米似的,满脸认真。
见众人见来,世子神色稍缓。
王琪牵头,众人行了半跪之礼。世子见状怔了怔,随后开口叫起,却没有说什么以后免礼之类的话。
在府学时时,众人可叙同窗之谊;府学外,早定主从,也是众人的本分。
他吩咐大家坐下,道:“等一会地方士绅耆老到了,孤将暂代父王会客,诸位可随在孤身边。等到议完正事,说不得还能有功夫,让大家与家中长辈团聚一二。”
说话的功夫,他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滑过,在陈赤忠身上顿了顿,眼里多了份笑意。
陈赤忠入王府将一年,第一次换下道袍,换上直裰,平添了几分斯文。
对于他这份知趣,世子显然很满意。在府学如何无人管,出来站在世子身后,身份就不同。前两日那次出城,众伴读还不算正式露面。这次在安陆官绅前,众伴读随侍,算是正式亮相。
陆炳则是合不拢嘴,凑到道痴下首坐了,探过脑袋,小声道:“二哥,稍后见了那些人,我们要出王府……”
道痴亦小声道:“世子要出府?”
陆炳点头道:“我们要随行呢,只是不出城。”
道痴没有细问,心里想着世子多半是去南城。
兴王就藩二十余年,口碑甚好。旱年求雨,涝年防洪,饥年出钱粮赈济,都是常例。前些日子的两场暴雨,都北城都有房屋坍塌,南城情形定是更甚。
少一时,便有内侍进来禀告:“殿下,城中士绅到了,由属官正引着往这边过来。”
世子点点头,吩咐道:“引到西阁候着。”
内侍应声而去,世子没有急着起身,而是看向道痴,道:“昨日家去如何?”
道痴道:“院子低洼,雨水倒灌,积水尺半深,用了一下午的功夫,才将积水清的差不多。幸而去岁修缮过一回屋子,要不然怕也熬不过去。”说到这里,犹豫一下道:“后街族人,就有人家因房屋倒塌,出了大事。”
世子皱眉道:“暴雨成灾,怪不得父王甚是心忧。”
估摸过了盏茶功夫,世子方起身先行,众人起身跟上,进了启运殿。
启运殿面宽七间,进深三间,分中殿,东阁,西阁。
东阁是王爷平时召见臣属所在,世子直接带人众人到了西阁。
城市有头有脸的人家家主,都在这里候着,别看他们在百姓面前威风八面,进了王府还真是的连坐的余地都没有。
进世子进来,众人都跪拜在地。
道痴早已随着其他人避开,目光在人群里扫了一圈,王家老族长与王珍在,沈家二叔在,吕父与刘父也都在。还有些许多二等人家,在四姓人家身后。偏后的位置,还有外九房的姻亲,张庆和的伯父张氏族长。并不见王青洪,他心中有些疑惑。
西阁设了一张罗汉塌,世子坐了,众伴读都屏气凝声地跟上,左右侍立。
世子这方开口叫起,而后看了站在士绅之首的王老族长一眼,吩咐赐座。
两个小太监应声下去,抬了一把黄梨木方椅过来,放在王老族长身前。
王老族长叩谢后,才挨着椅子边坐下。
应邀前来的十几家士绅,上了年岁的不止王老族长一个,可是得赐座的,便只有王老族长一人。
王家能在王府这般有脸面,不单单是王府姻亲的缘故,最主要的是在兴王就藩安陆初,得了王家助力。早在其他士绅对年轻的藩王观望时,王家已经开始投诚。
兴王就翻初,得到的赐田是邺王、梁王府早年的官田,不过四百多顷,不得不开始购买民田。
王家没等王府开口,便托人送上五百顷地的田契,而后又用极低的价格,另卖了一千顷良田给王府。
当王府决定垦田时,王家又出钱出力,配合王府筑坝垦田。
看似王家好像吃亏,为王府出钱出力,还连送带卖舍了一千五百顷良田;可实际上在同兴王府打交代的二十多年中,王家不仅没吃亏,反而在垦田后又增加几千顷良田,安陆第一士绅人家的位置坐的更稳。
但凡王家当时有所犹豫,其他人家投向王府,那安陆现在就不再是这个格局。
想到这里,道痴望向王老族长的目光带了敬佩。地方士绅对于王府都是既巴结、又防范,因为藩王侵占民田之类,并不是稀奇的话题。
其他地方藩王口碑不好的缘故,大多半也是与争产争田有干系。兴王府由地头蛇王家助力,并没有侵占民田,省了多少是非。
等到其他人家确认兴王是个厚道人,不会惦记这家那家的产业,想要凑上来时,已经晚了一步。
王府多了一个王夫人,王家依旧是安陆第一士绅人家。
“父王请诸位前来,是为前几日暴雨成患。”世子清了清嗓子道:“前日孤奉父王之命,前往梁王墓,河谷平原水溢成灾,堤坝损毁严重,已经有良田侵没;城里情景也不大好,倒塌的民宅已经上千间,百姓艰难。”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不知就今夏水患之事,诸位有何教孤?”
年轻的世子,小脸严肃,眼神真挚。
在场的士绅们,却觉得心里凉飕飕的。世子虽还没成年,已经有了几分王爷的风采。
王爷就藩安陆之初,洪灾、旱灾、流民各种麻烦事遇到的正经不少。每一次,王爷都是这样,客客气气地将大家请来,然后忧国忧民、满脸真挚地来上说上两句,结尾定是这句“诸位有何教孤”。
而后呢,众人就要掏银子掏粮食来“抚民”,最后得了名声的是王府。
这样卖力不讨好的事,谁会心甘情愿?
可是多年前,对王爷阴奉阳违的家伙,下场是什么?家没破、人没亡,却从二流人家成了不入流。
王爷看似宽和,但是身为龙子龙孙,尊严岂容挑衅?
如今王爷年岁大了,这几年不再爱弄这些“抚民济民”之类的事,大家才缓了口气。怎地,到了世子这里,还来这一出?能换点新花样么?
一时之间,无人接话,竟是冷场。
世子的小脸,一下子耷拉下来,望向众人的目光便带了恼意。他暗呼了一口气,直接点名,道:“王老先生有何指教?”
王老族长咳了两声,道:“殿下恤民之心甚仁,小老儿钦佩不已。指教二字万不敢当,若是殿下不嫌小老儿聒噪,小老儿便啰嗦两句。”
世子脸色稍缓道:“老先生请讲?”
王老族长道:“安陆之地,不仅仅是王府藩地,还是我等家族安身立命之所。安陆安,我等安;安陆不稳,我等日子也不好过。只要为了安陆一地安定,我等自然愿意跟在王爷与殿下之后,共襄盛举。”
这几句话,不单单是对世子说,更多的是在告诫其他人,谁也别想着置身事外。
世子神色越发宽和,望向其他家主,道:“诸位怎么看?”
沈家二叔道:“王爷爱民如子,殿下慈心仁善,草民等能随王爷与殿下身后,为安陆一地百姓略尽绵力,荣幸之极!”
刘父道:“正是,王爷与殿下信赖草民等人,才下令召见,草民等自不会辜负王爷与殿下期许。”
四姓就剩下吕家,尽管心里百般不愿,吕父也只能道:“用到我等之处,王爷与殿下只管吩咐,自无二话。”
四姓都表态,其他人家也只能跟着点头。
大家笑的勉强,这两场暴雨,各家的庄子也都有灾情报上来。不说别的,稻收前,再这样下几场雨,减产也肯定的。今年田庄的收益本就没谱,眼下又要割肉。
世子却是心情大好,兴王吩咐他出面见士绅,为防洪救灾打招呼,他这“招呼”打下去,众人反应还算尚可……
估摸过了一刻钟,有内侍过来传话,兴王在承运殿与地方官员议完事,王驾在往启运殿来。
世子闻言,带了众人到正殿候迎。
等到众人站定,外边已经传来响鞭声。
须臾功夫,在安陆地方文武官员的簇拥下,兴王进了启运殿。
连在世子在内,众人跪迎王驾。
在随王驾进殿的文武官员中,王青洪赫然在列,位置还比较靠前,头戴乌纱,身上是三品公服。
道痴寻思一回,也就明白缘故。即便是致仕官员,也是官员,没有权柄,却有官员身份,待遇与寻常士绅不同。
兴王临座,开口叫起,而后望向世子。
见世子含笑点头,兴王便道:“今夏暴雨成患,民生艰难,孤心不忍。方才与几位大人就防灾赈济之事也提到一二。只是孤一人力薄,还请诸位乡老援手。”
众人方才都已经表了态,这会儿自然都不罗嗦,纷纷躬身:“愿为王爷驱使(谨遵王爷吩咐)!”
气氛高涨,官绅殷勤,兴王面色越发温煦……
第66章 借时事兴王教子
从启运殿出来时,官员与士绅的反应截然不同。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大争之世[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兵锋无双[精校版]血帅[精校版]北宋大表哥[精校版]席卷天下[精校版]锦衣为王[精校版]隋唐英雄芳名谱[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衣冠不南渡兵者为王[精校版]葬元[精校版]朝为田舍郎[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大明春色[精校版]革宋[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大清之祸害[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北宋闲王[精校版]群英三国[精校版]隋末我为王[精校版]夜明[精校版]来到大唐的村官[精校版]铁血山河[精校版]回到秦朝当皇子[精校版]三国旌旗[精校版]天下节度[精校版]风流名将[精校版]山渐青[精校版]大宋权相[精校版]盗宋[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我在春秋不当王初唐峥嵘始皇家的好圣孙思想门:先秦诸子解读唐农大明帝师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刺明[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星空之翼[精校版]科学家闯汉末[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我要做皇帝[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明朝第一国师[精校版]回到明朝做千户[精校版]大唐御医[精校版]山河英雄志[精校版]娇妻如云[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大明嫡子李治你别怂曹操穿越武大郎天汉之国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天可汗奋斗在初唐乱世宏图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铁骨[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司礼监[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最后的三国2兴魏[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刘备的日常[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汉阙[精校版]韩四当官[精校版]如意小郎君[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大汉帝国风云录[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箱子里的大明穿越饥荒村落:种田空间拯救苍生权臣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虎狼大将超陆权强国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十国千娇顶级兵王特种兵王[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带着网咖回1950年征途实录:启航1926天官唐朝好地主明末工程师九锡穿越饥荒村落:种田空间拯救苍生长安的荔枝横推亮剑无字史记(出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