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天官 第20节

作者:雁九
王三郎道:“考了,伯祖父亲自到场,考得出彩的人不少,可是读书好的没有谁愿意入王府为伴读。天资不足,主动报名想要做伴读的,伯祖父考校一番,又都给否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士绅中选子入王府为伴读的,并不单单王家一家。到了里面,少不得也有一番争斗。要是送进去的族子太笨拙,丢的也是王家的颜面……”
道痴心中不由暗暗松了口气,都说人老成精,这句话果然不假。要是老族长直接安排自己占个入王府的名额,还不知族人会怎么看。
有了这番大考与挑剔,将族人的热乎气打击的差不多,再将“老实不惹是非、不失聪慧”的道痴推出来,也就不显唐突。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到院子里有动静。
道痴挑帘子出来,发现王老太爷与王青洪已经从禅室出来。
王老太爷还是老样子,王青洪脸色煞白,望向道痴的目光变幻莫测……
第28章 十分家产献三分
小九碎碎念:各位没收藏的老大,别忘了收藏啊,关系到榜单数据,还有点击与推荐票。泪啊,那个点击与推荐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上不去呢?
这会儿功夫,王三郎也从斋房出来,看到王青洪神色有异,很是不安。
王青洪视线已经从道痴身上移开,下巴微扬,神情肃穆,对王老太爷道:“侄儿去外头等大伯。”
王老太爷点点头道:“去吧,我与三郎马上就出来。”
王青洪看也不看道痴一眼,大踏步往山门方向去了。
王老太爷看着道痴,满脸慈爱,道:“入谱、出继,都是大事,需要选好良辰吉日方能成行,你先在寺里,过两日选定吉日,我再使人来接你。”
道痴微微躬身道:“劳烦伯祖父。”
旁边的王三郎,有些恍然,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的?“入谱”这两个字他明白,他之前也父母提及一嘴,晓得庶弟至今还没有入族谱。父亲的意思,不愿大肆声张,想要等到年底祭祖时,再将庶弟入族谱。
老族长说的是“出继”,还是“除籍”?不管是哪一种,感觉都不太妙。
王三郎来不及细寻思,王老太爷已经吩咐道:“你父亲还等着,三郎也随我出去吧。”
王三郎面带疑惑,扶着王老太爷往外走,道痴将二人送出寺门,不远处山门下,王青洪背手而立……
*
道痴没有询问老和尚到底对王青洪说了什么,老和尚也没有问三郎如何如何,一老一少似乎又恢复到先前的日子。
道痴挑水、学谋、打坐、抄经,时间排的满满的。两人都晓得,这样相处的日子已经不多。连向来不知忧的虎头,脸上笑模样也少了,跟在道痴身后,眼巴巴地看着他。
道痴的心中,其实也放心不下西山寺。
这次回来,他发现老和尚的精神已经不如以往。毕竟是将九十岁的老人,在这山野之地,附近最近的赤脚大夫,离西山寺也要有十里距离。他不是没有建议让老和尚下山,可都被老和尚笑着拒绝。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回来几次。
三日的功夫转眼而过,这三日中王宁氏打发家中老仆来了一次,送上山一个包裹,里面是一身簇新的细布新衣,还有配套的鞋袜福巾。
等到王老太爷打发王珍上山来接人的那日,道痴就褪下僧袍,换上了这身新衣。
虽说这衣服料子,比不得数日前他在十二房穿过的新衣,可针脚密密实实,可见做衣服人的用心。
道痴明白过来,那日送王宁氏下山,王宁氏摸索着他的胳膊、肩膀,并不单单是表示亲昵,还是在目测他的身量尺寸,回去赶制了这套新衣。
这身装扮,若是在百姓人家,也算是体面,可同王三郎平素装扮比起来,却是显得寒酸。兄弟两个即便嫡庶有别,处境也相差的太多,王珍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甚是同情道痴。
十二房房祖,本是宗房嫡幼子,早年分房出去时便承继大笔家产,而后祖孙三代为宦,到底有多少身家,无人能知详情,可都晓得不少便是了。族人私下闲话时提及,都说十二房家产,在族中当能排入三甲。排在前面的是宗房与三房。
王氏宗族在安陆传承百五十年,外房与姻亲不论,共有嫡支十三房,既宗房与内十二房。按照宗法族规,宗房统领族务,内十二房协理。每年年底的祭族仪式后,便会在十二房中票选两房值年,每房出一人协助族长管理族产,一人掌租谷钱粮出入,一人掌契据权限,一年一换,不得连管。
十二房因子孙单薄,当家人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出仕,所以从不过问族务,可族中依旧无人可怠慢,不过是因“富贵”二字。
道痴虽是庶子,可按照大明律子孙分家是诸子均分,若是从十二房分家单过时,即便不能正的与两个嫡兄弟均分家产,可几百亩良田,宅子铺面都是少不了的。
可是出继后,这一切都别再指望。
外九房的家底,又薄的不像话。即便王宁氏是出了名的勤俭持家,可祖田只有十余亩的情况下,能供出一个举人、一个秀才,也是恨不得一个铜板当成两个花,哪里还能攒下余钱增加田产。
王宁氏之所以决定给孙女顺娘招赘,除了顺娘孝顺舍不得老祖母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外九房寒薄,除非典田卖房,否则置办不起一套体面的嫁妆给顺娘。可王宁氏怕是心里也明白,即便典田卖房给孙女凑嫁妆,也不过是出嫁时面上好看,娘家无人的后果,不过是任婆家欺凌,反而不如招赘自己当家作主。
想到这些,王珍晓得,自己这个小堂弟到了外九房,不管以后能否真的飞黄腾达,眼下怕是要吃几年苦日子,自己说不定正可以借这个机会“雪中送炭”……
马车进了州城,直接驶向宗房大宅。王家祠堂,就在大宅东路。除了祭祀祖先,这里也是族长宗子处理族务的地方。
此时,王老太爷请来做见证的几房房长都到了。
按理来说,这种族中继房之事,本当阖族见证下行事,可为了顾全王青洪的颜面,王老太爷并没有大张旗鼓。
内房只邀了今年轮值的五房与十一房房长,外房露面的除了外九房的王宁氏,还有外八房、外十房。
这两个老太爷与王宁氏之夫同祖,若是以“应继”立,外九房的嗣子人选本当从这两家子孙中选。
外八房孙辈中只有两个男丁,日子过得又比外九房富足,自然舍不得将孙子出继;外十房三子八孙,他们家老太爷倒是巴不得分个孙子去外九房。
可外十房的家风实在是不好恭维,从爷爷到孙子,都是好吃懒做之辈。不仅将家底折腾个精光,外头东一扒拉、西一扒拉的欠债不知有多少。阖家上下,除了三老爷为人老实些,在内三房讨了个差事外,其他人都游手好闲,在城里做帮闲。
王宁氏清白了一辈子,怎么会要外十房的孩子做嗣孙?
可是按照世情规矩,王宁氏若是放弃“应继”,以“爱继”选嗣,就当从家产中分出一部分给那两房,也有消弭怨恨,取家和万事兴之意。还要分出一分给族中,充作公产。毕竟,她若是不择嗣的话,按照规矩外九房家产除了在室女预留的一份,剩下的一半要归入族中。
等王珍带道痴进来,王老太爷吩咐两人侍立在旁,开口说了外九房选定嗣孙,是内十二房房主的庶子王瑾。
对内房太爷来说,这旁支族人的事,不过是看个热闹,唯一好奇的是王青洪怎么舍得将庶子过继出去?即便是庶子,长大这么大也不容易,看着孩子齐齐整整,也没有可憎之处,毕竟十二房子嗣本就不茂。
八老太爷与十老太爷闻言,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八老太爷不满的是,宗房越过他们插手旁支事务;十老太爷则是舍不得那十二亩良田。
他打听的清清楚楚,外九房共有十二亩地,其中良田两亩、中田十亩。即便外九房招赘,嗣子与顺娘夫妇平分家产,也能剩下六亩地。按照上田十两一亩、中田七两一亩计,六亩地就是四十五两银子。
还有外九房的宅子,大大小小拢共十来间,即便屋子破旧些,也能值个五、六十两。二一添作五,也是二三十两。
想着这六、七十两银子就要飞了,十老太爷只觉得心肝疼,刚想要开口反对,就听族长接着说道:“既是外九房择爱,对外八房与外十房总要予以几补。祖屋不论,良田十二亩,市价银九十两,可折银十份,与族中、外八房、外十房各一份,剩下任由七分嗣子与在室女均分。”
这正合了时下规矩,即便十老太爷心有不满,也只能冷哼一声,望向王宁氏满脸不善。外九房连一副嫁妆都置办不齐,还能有余银?他才不信王宁氏能掏出二十七两银子。
掏银子的果然不是王宁氏,而是宗房长孙王珍。
他举着一个托盘,上面放了几个钱袋,送到王老太爷跟前。
王老太爷捡起一个,当中打开,里面是三锭元宝,一大两小,正是九两之数。他点点头,道:“外九房现下无现银,这三份银钱从宗房借贷,这一份九两当入族产。”说罢,将钱袋子递给王珍,示意他送到五老太爷跟前。
五老太爷今年轮值,掌族中租谷钱粮事务。
虽说银钱不多,可这是正经的族务,五老太爷郑重地接下,又望向负责记账的十一老太爷。十一老太爷点点头,示意会记下这一笔。
剩下两个钱袋,王老太爷依次打开,每个钱袋装的也是九两银子,命王珍递给八老太爷与十老太爷。
八老太爷开始不肯收,众人再三相劝,才红着老脸接下钱袋;十老太爷的吃相则有些难看,紧紧地握着钱袋后,望向王宁氏与道痴的目光依旧不善,不知在寻思什么。
可惜的是,不管他还想要折腾什么,都已经来不及,因为银子不是那么好拿的。拿了银子,就要在出嗣的公证书上签字画押。那上面,可是清清楚楚地写着,这次外九房择嗣,已经知会同服外八房、外十房,取得谅解。如今嗣子既定,外八房、外十房日后不得就承嗣之事再提异议。
十老太爷即便心不甘情不愿,可也晓得自己开口反对,涉及宗房与十二房,也不会有族人站在他这边。再说,这承继过程中,并无半点不合规矩之处,即便闹到衙门里,自己也立不住脚。
要是个无权无势的族人,说不定外十房还能凭借着人多势众,强行“应继”;可王宁氏是朝廷旌表过的节妇,连族长都客气相待,谁人敢逼她?
朝廷的律法上,对于立嗣,也是以主家心意为主。
十老太爷晓得大势已去,狠狠抓着钱袋子,咬牙在出继文书见证人的地方,署了自己的大名。
出继之事既无异议,剩下的就是入谱。
王青洪面上极力保持着淡定从容,可是看到王老太爷铺开族谱,执笔的时候,心下也不禁跟了一颤。
他的儿子,标在自己名下,正式入族谱的日子,也是与自己断了父子名分的日子。
在他的名下,会注明“庶长子瑾,生母崔氏,出继同族青洲为子”。
当老族长撂下笔时,道痴体会不到王青洪父子情断的感伤,反而像是放下了什么,心里一下子松快起来。
做个被老祖母与姐姐依赖的嗣子,果然比做个家人嫌弃的庶子,心里要舒坦的多……
第29章 别骨肉,叙天伦
王青洪踏入王崔氏院子时,心中不无埋怨。若不是老太太借病逼他,事情也不会到了现下这个地步。
虽说他对道痴“毫不留恋”地做了嗣子,心有不满,可是他晓得自己不是同孩子置气的时候。即便今日过继之时,并没有大张旗鼓,可这本也不是能瞒下的事,相比用不了几日,族人便都知晓。
若是他对道痴不闻不问,说不得反而坐实他“受制与妻,苛待庶子”的猜测,他总要为道痴做些什么。
可从名分上来说,今日在祠堂别后,两人便不再是父子,而只是族亲。能名正言顺地赠与道痴的,便只有道痴生母小崔氏的嫁妆。
王崔氏头上抱着纱帕,神色也有些恹恹。听儿子禀了今日祠堂之事,她也不看王青洪,只叹气道:“我晓得委屈了那孩子,可到底是为这个家。三郎是个有出息的,五郎也会越长越好……”
王青洪正犹豫着怎么开口提小崔氏的嫁妆,王崔氏便将手边的两个黄花梨匣子推到王青洪跟前:“虽说那孩子名分上不再是十二房的人,可到底是你的血脉,总不好真的让他吃苦受穷。这里一份是桂芳的嫁妆,一份是我做祖母的一点心意。”
老太太脸上带了怅然愧疚,王青洪反而不好再说什么,接了匣子出来。
对于表妹当年带进来的嫁妆,具体是多少,王青洪已经不记得。不过当时崔家已经家道中落,小崔氏的嫁妆并不多。不过多少都无所谓,他不过是借着小崔氏嫁妆的幌子,贴补道痴些钱财,族人即便提及,也只是说十二房人仁义至尽。不仅仅是不知情的族人,还有知情的宗房。
既然庶子出继是寺里那位的安排,他虽为生父,也可只能听从。若是从此不闻不问,倒像是他心存怨尤。
从后院到主院短短的距离,王青洪思量许多。
贴补庶子之事,王青洪并不打算瞒着妻子。他要让妻子晓得,这不仅仅是第一回 ,还会有第二回。他才是一家之主,这个家他还能坐得了主。
王杨氏眼下发青,精神也有些不足,正歪在榻上发呆,见丈夫进来,神色淡淡地起身相迎。
即便晓得今日丈夫去宗房是为出继庶子,可王杨氏心中丝毫不觉欣喜。庶子出继之事,若说最委屈的是庶子,那第二委屈的就是她。不用猜她也能想到,等到庶子出继的事情传开,外头会将全部过错都落到自己身上。至于婆婆犯别扭,容不下孙子这些,只能心里知晓便好,哪里好到外头去说?
要是就她自己一个,不会在意这些流言蜚语,可她还有三个孩子,长女又到了将说亲的年纪。可一个“妒妇”之名落到她头上,说不定连儿女说亲都被影响。
因这个缘故,她是反对庶子出继的。自丈夫前几日提及“出嗣”后,她便日夜相劝,希望丈夫改变主意。最后,夫妻两个不欢而散,事情终于走到这一步。
如今尘埃落定,再说这些也没有意思,王杨氏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以后同外九房多走动。外九房的王宁氏也是位值得敬重的长辈,日久见人心,只要自己真心待人,那些猜测自己“狠毒凶悍”的流言即便不能全然抵消,也会不现下处境要好许多。
听丈夫提及打算借着将小崔氏嫁妆送到外九房,自家贴补一部分,王杨氏毫不犹豫地点头附和。
只是到底贴补多少,夫妻两个心中有些没底。太少了,他们拿不出手;太多了,又怕王宁氏不乐意。
夫妻两个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打算先看看小崔氏的嫁妆与老太太的贴补。
小崔氏那个匣子里,有一张嫁妆单子,还有一张三十亩良田的田契,一个银封,下边则是半匣子首饰。因朝廷有法度,只有**与诰命才能用金玉为首饰,庶民除了耳环可以用金子的,其他的只能是银鎏金或者纯银首饰。
因此这半匣子首饰看着多,可实际上分量有数。在嫁妆单子上,列出小崔氏的三十二抬嫁妆。那些家具陈设、衣服料子什么的,不是旧了,就是当年随葬。
那嫁妆单子之外的银封,但是补那些嫁妆的银子。如此以来,也算交割的清楚。
看罢小崔氏的嫁妆,夫妻两人又打开另外一个匣子,不由都瞪大眼睛。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间谍的战争[精校版]秦功带着网咖回1950年铁骨[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叛徒[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最强特种兵之龙刺[精校版]绝色凶器[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谍影凌云绍宋[精校版]天可汗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大国相[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九锡红楼:我真没想造反啊特战先驱[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要做皇帝[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风雨大宋浴血逃兵[精校版]民国投机者逍遥皇子绝色凶器亮剑之军工系统炮火弧线佣兵的战争[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明末工程师如意小郎君[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枭臣[精校版]父可敌国北宋穿越指南庆余年我的二战异时空之抗日[精校版]梦醒三国兵临城下锦衣夜行[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大秦帝国风云录[精校版]临安不夜侯全球通史谍影谜云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席卷天下[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1852铁血中华[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小军阀[精校版]1911新中华[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晚唐浮生红楼道爷征途实录:启航1926黑道特种兵国色生枭权臣[精校版]浴血兵锋[精校版]大明守村人万历十五年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带着系统来大唐[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国色生枭[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铁器时代[精校版]红楼之挽天倾天官权臣寻秦记我大哥叫朱重八[精校版]宋北云[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北宋大丈夫[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带着网咖回1950年征途实录:启航1926天官唐朝好地主明末工程师九锡穿越饥荒村落:种田空间拯救苍生长安的荔枝横推亮剑无字史记(出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