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因远大目标的实现而热泪盈眶,紧紧相拥。
于白薇作为海隅号第一任船长,带着齐二几人上船,在镜头详细介绍了各种设。
最终,一行人停留在甲板上。于白薇背对海面,齐二和乔榆共同采访她。
过去几年,一直是乔榆负责于白薇的投稿工作。乔榆非常熟悉她的性格和经历,仅凭几个问题,就能引导她进入采访状态。
之后,乔榆和齐二轮流对她进行提问,这个采访的节奏非常流畅自然。
“你在加入捕鱼小分队时,有畅想过这一幕吗?”齐二问。
于白薇语气果断,说:“有。”
“当时海隅村副业组才发展不久,很多人觉得是小打小闹,这样的场景对于他们或你来说算得上是异想天开,为什么你会如此坚信这件事会实现呢?”齐二追问。
于白薇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走向另一侧。
每走一步,就会有一个难以忘怀的画面涌现在她的脑海里。她想到了参加捕鱼小分队考核时的海边,想起了被欢声笑语填满的海边烧烤大会,想起了凌晨四点被蒸汽笼罩的副业组小院和大家忙碌有序的身影,想起了于知乐和张文心鼓励她大胆投稿的场景。
摄影师跟随着她的动作摇动镜头,瞄准了在岸上仰望他们的一群人。于知乐、张文心、于初月和她的队友们,还有为副业组付出过努力的张海梅她们。
见到她,众人微笑朝她招手。
“因为有她们,她们无所不能。”于白薇笑着说出此次采访的最后一句话。
这一天的热闹不止于此,村里摆起了流水席。夜晚的海隅村更是灯火通明,大伙聚在一块开篝火晚会,开心得又唱又跳。
于知乐三人在村里住了几天,送完远洋队出海,她们才回京市。
抵达京市时,已是傍晚,天蒙蒙黑。葛泰来接张文心,顺便把于知乐和于初月送回家。于初月最近刚分到房,现在和于知乐住得很近。
周岳生的车几乎是同时停在了小洋楼前。
“饿不饿?在火车上吃了吗?”他下车后自然地接过于知乐的行李。
于知乐应声:“吃了,不饿。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段时间还离开京市吗?”
按照原计划预定,周岳生三月就该回京市。谁知,原定的军事体育课程教师老家有事要请半个月假,曲师爷便让他留下顶替,顺便特招些好苗子。
这一开始招人,就不单单在宁城招了。结束替课任务后,他又与曲师爷走了一遍其他军事学院。
“早上,要出任务才走。”周岳生回答。
年初五分别后,两人将近两个月没见,他又化身粘人怪。于知乐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于知乐任由他随心所欲,尽情享受。
不过她第二天还要回厂里处理堆积的事务,周岳生没有太放肆,零点前就熄灯睡觉。
第二天一早,周岳生像往常一样将于知乐送到食品厂后,才返回军区。
于知乐刚回到办公室没多久,张文心便来敲门,问:“乐乐,外贸局那边送来了秋季广交会的相关资料,今年要不要把巧克力饼干也带去参展?”
“产能太低了,不合适。”于知乐思考片刻,继续说,“你让研发组来我办公室,我要做点新品。”
她想到的是后世风靡全国的辣条,这是一个尚未开发且极具潜力的市场,可以借着广交会试试水。
张文心应好,去小试车间喊来人。她也来了兴致,留下听了整个过程。
如今的研发组成员之前都在国营饭店干过,实战经验丰富,非常擅长举一反三。她们只听了大致构想,就从原料、形状、口味几个方面进行了延伸拓展。
“嗯,想法都很不错。”于知乐予以肯定,“这次时间紧迫,手头上的其他工作可以先放一放,最晚六月就要投入生产。”
于凤几人合声应是,拿起本子离开。
之后的一个多月,食品厂连周末都会飘出辣椒孜然的香气。这段时间,最开心的人莫过于充当试吃员的大小孩子们。
经过反复调整配方,新品辣条于五月中旬投入生产,六月底上市。凭借强
烈的味道冲击,一跃成为京市及周边城市的零食销量王。
食品厂边生产,边让研发小组尝试新类型,在此后的三个月又陆续推出三款新品。
很快,她们就迎来了第二次广交会。
如上次那般,于知乐和张文心多带了一批样品,同时向粤省当地的供销社进行推销,接到了不少订单。
不同的是,这次她们在周城还遇到了许多来自海东镇的熟人,比如李如心、杜南枝。
“我爹说是刘书记争取的机会,以海东镇为单位,再筛选特色产品参展。”张文心解释,“她们也申请了特装展位,和我们离得不远。”
于知乐了然,换展期也带着于迟去看了,帮着解决了不同产品布置风格不一致的问题。
罐头厂的水果罐头、西山村的梅子酒和李子酒、花溪村的蚕丝布,还有于春祺和于冬禧做的扎染丝巾,在第二期展会非常受欢迎,海东镇众人满载而归。
海隅食品作为上一年的轻工业分类的热门产品,新产品又获得极大的关注,同样收获匪浅。
在返程火车上,张文心留意到车厢内阅读近两年出版的新文学流派书籍的人明显增多,颇为感慨。
她回到车厢与于知乐说起这事,聊着聊着,两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年中那篇在全国上下掀起大讨论的文章。
至此之后,大家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逐渐开始了解接受新的经济观念。
“年底会有大动作吧。”张文心大胆猜测,还比划了两下。
于知乐笑了笑,没继续这个话题,问:“你昨晚和葛泰通过电话了?他在滨城考察得怎么样?”
初秋时,远洋队回来了,收获颇丰。渔船是在海东镇靠岸的,所有收成由海东镇罐头厂和村里的加工厂接收,勉强能消化完,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日常生产活动。
因此,她们决定在京市周边城市再建一间海货加工厂,项目由葛泰负责。他在周边考察了将近一个月,辽省滨城是他的最后一站。
“都还行,但他觉得还是津市最合适。阮叔在那儿,项目推进得会更快,也会更顺利。”张文心应答。
于知乐点点头,决定尽快召开管理层会议。除了要确认最终地点,最重要的还是选出开拓团队。
她们与葛泰同天回到京市,下午厂里就召开了管理层会议。
会上,葛泰列出所有备选地点的优缺点,一一展示给所有人。大家进行投票,选定津市作为分厂地点。
在确定开拓团队成员时,她们采用了自愿报名的原则。若报名人数超出需求,就通过简单选拔来确定人选;若人数不足,则再另行制定补充方案。
没曾想,消息刚通知出去,张萍就来报名了。
“晓云喜欢玩篮球,我打听过了,津市有几所学校很重视校篮球队,我想带她去学。”她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来京市之后,我发现原来自己也能走这么远,所以也想去更远的地方看一看。”
“好,我先给你登记。”于知乐笑道。
接下来的几天,前来报名的人数虽然不算多,但也超过了预定的名额。不过超出的人数不多,她和张文心便决定让名单上的所有人都进入开拓团队。
十一月初,厂里按照惯例给他们举办欢送会。第二天,他们收拾行李前往津市,张晓云也依依不舍地与伙伴们道别。
不久后,食品厂又进行了一次小型招聘。既为了找人顶替他们的岗位,也为之后饮料生产线的扩大做准备。
在食品厂有条不紊地完成广交会订单时,津市分厂的落地过程也推进得非常顺利。
十二月悄然流逝过半。十二月十八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市举行,持续了整整五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反响,其中包括葛泰、方卓和蓝圆圆。
第215章
决策见报当天,海隅食品厂进行了大的人事调整。除于海宗外,原运输组的二十人都被调到新成立的物流组,该组的负责人由葛泰和方卓担任。
厂里其他人不明所以,但隐约感觉到这事与改革开放有关。他们向来对于知乐几人抱有百分百的信任,期待感也莫名地高涨起来。
在他们畅想时,于知乐、张文心在和物流组的人开会。
齐二和他的摄制组自然没有缺席这一重要时刻,早早架好了摄影机,准备记录下这场会议。
“相信突然成立物流组的决定会让你们中大部分人感到疑惑。”于知乐开口,“实际情况与你们猜测的一样,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打算成立私营物流企业。”
众人面面相觑时,每人就都被分发到一份计划书,这份计划书的内容和几年前被张文心撕碎的那份完全相同。
内容分为五个大部分,前期市场调研及拓展客户、注册成立企业、采购设备与扩充团队、建立配送网络,以及正式开展业务运营。
“未来一年是你们的筹备期,你们掌握周边省份的商业活动变化、居民消费习惯和物流配送需求。”张文心起身走到会议常用展板前,将正面展示在大家面前,“你们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拓展积累第一批客户。”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势必会陆续涌现家庭作坊式的各类型小厂家。于知乐在计划书中提到了这一点,建议他们去找这类型厂家合作,提供运送产品到外地的服务。她还提到了可以尝试与供销社合作,帮忙送商品。
另外,她与张文心有在接触邮政方面,希望可以承接它们的非核心业务或偏远地区的配送。
张文心说:“计划书中的途径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不希望你们被局限,希望你们可以在实践中寻找到更多的方法。”
紧接着,她继续向他们讲解物流组特殊的薪资架构。虽然他们目前仍隶属食品厂,但为了激发他们的动力,管理层决定尝试采用固定底薪加提成的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多劳多得,没有上限。”于知乐补充,“筹备初期没有业绩要求,但希望你们能更加积极地工作,不要仅满足于底薪。”
大家点点头,脸上浮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会议结束没多久,于知乐几人打算成立物理公司的事就在厂里传开了。不少人对新薪资模式表现出兴趣,引发了很多讨论,各车间的负责人收到了大量询问。
于知乐直接开广播,告知大家食品厂会同步这个模式,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食品厂出现大变动的同时,蓝圆圆也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我要带着蘭去周城发展,把京市这边完全交给婶婶负责。”她在杜宅的饭桌上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是每月的固定聚餐,在场的人有于知乐、张文心、于初月和陈昭,还有李爷爷老两口和胡蓝,各人反应不一。
她已经与胡蓝商量过,因此胡蓝没有太大的反应。
“为什么?”陈昭问,“你和婶婶做的衣服在京市和周边城市很有市场啊,没必要跑这么远,而且——”
他顿了顿,稍稍降低声音,继续说:“台里这段时间在商量恢复电视广告,到时你投个广告,品牌照样能被全国人民看见。”
扩大品牌影响力只是促使蓝圆圆做出决定的一个小原因,她有更深的考量。
“周城离港城近,开放之后,两座城市之间文化交流会增加,我想抓住这个机会,借力宣传。”她说出理由,“况且,近几年港城的影视文化发展得很快,我也想趁着势头让品牌在国际有露面的机会。”
陈昭恍然,没再劝说。
而李家老两口目睹了她在这几年的成长,见她如今自信笃定,很是欣慰。
“想法很好,我支持你。”于知乐说。
张文心和于初月亦出声附和,肯定了蓝圆圆的想法。
“决定什么时候走?过完年?”于知乐问。
蓝圆圆摇摇头,说一月初就会离开,今年打算去港城与杜生过年,顺便关注一下当地的潮流趋势。
于知乐坐她旁边,拍拍她的肩膀,说:“一切顺利。”
【穿越小说】推荐阅读:如何阻止男主发疯退下,让朕来八零文艺妇女女钳工[六零]末世女在六零肉联厂穿豪门继母但教导主任大院美人处对象日常[七零]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年代文里的恋爱脑女配八零之做剧组盒饭火出圈了师父每天求我别破境了香江小警花继承豪门幼崽后香江大厨[八零]八零知青丈夫是废世穿来的这个炮灰女配我不当了五零年代女军医五十年代军工大院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对照组恋综女配,怼人暴富权臣的恶霸闺女小宫女能听到上位者心声我在仙侠世界被祖国征召了玛丽疯,但顶级网红我靠线人系统在刑侦文里当热心市民七零夫妻回城日常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降临日[末世]限制文女主求生指南科研大佬的漂亮原配[七零美食]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咸鱼美人嫁给卷王厂长[七零]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沪上人家[年代]穿成年代小可怜大国小鲜(科举)砸锅卖铁去上学带着农场游戏穿末世和顶流亲哥相认后我爆红了驻岛大佬家的甜软小美人[年代]摆烂,摆烂,摆烂!!!清穿之伊氏的日常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书香世家(科举)穿越之病美人续命日常穿成逃荒老妇,我抱回福宝旺全家真千金亲妈快穿回来了[穿书]在派出所里吃瓜当团宠从美利坚回来的大佬原配[年代]穿成七零恶毒原配豪门崽崽的昏迷亲妈穿回来了扶贫五年,我登基了表演科今天也想与侦探同归于尽六零河山沟一家人小寡妇的第二春女配她刀长四十米[七零]大院病美人原配[年代]为了攻略病娇在死亡边缘反复横跳(穿书)六零重组家庭穿越考科举首辅娇妻有空间在骨科医院开饭馆[美食]炮灰妹妹的人生(快穿)在北宋写小说养家满级师姐的魔法校园日常要不你还是把我叉了吧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穿成年代文的病美人[七零]七零极品大妈看到弹幕后豪门小说里的美艳婆婆锦鲤学霸她超甜[穿书]年代文女配精致利己[六零]穿成白月光替身后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团宠学霸小姑姑躺赢日常/穿成年代文男主的娇软小姑姑我是冒领女主功劳的姐姐男团选拔赛的女导师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穿成年代文男主的小后妈[六零]我娘是年代文真千金郡主穿七零后摆烂装穷[空间]八零香江大美人小宫女(美食)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前方修罗场预警[快穿]不断作死后我成了白月光穿成废太子宠妾以后寒门首辅养成记这王是非当不可吗穿越之市井小人物渣男洗白手册[快穿]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穿书]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穿成八零娇气包,高冷军官顶不住捡漏姐姐的亲事后绑定内娱嫂子系统后我妻薄情漂亮亲妈七零养娃日常[年代文]穿越:带着老宅在七零年代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