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个道理!”边上一位女先生接过话,“这叫天下人怎么看咱们?这事闹出来,全天下都在看女官的笑话。不用看罗君如弹劾是否为真,只师徒反目,闹的天下尽知,大家就都知道,这就是女子书院教出来的学生。此恶果,会影响每一个女官和即将成为女官的女子。”
桐桐眉头皱的能夹死蚊子,问说:“先生们为何一直强调女官?”
什么?
“什么男官女官,穿上官府,都是朝廷的官员。在朝为官,守的为官的本分,遵的是朝廷的律法。”桐桐就看她们,“敢问,罗君如而今为谏臣,她是否有权弹劾吴院正。”
“是!”
“她弹劾吴院正,可有虚假之词,此为诬陷他人,乃是触犯律法的。”
未曾。
桐桐又道:“诸位说,罗君如是攻讦!何为攻讦?揭发了别人的过失或者是隐私,并且利用这些过失和隐私进行攻击,此为攻讦。攻讦之事不高尚,但前提是被揭发的这个人确实存在了过失。
诸位可以说这是攻讦!但换个角度,她作为谏官,知情而不报,是否合格?她作为谏官,帮其隐瞒,亲亲相护,是否称职?
假使有其他的谏官先弹劾了吴院正,那敢为作为其弟子的罗君如,她是否首当其冲先被牵连。
别人会问呀,你罗君如是谏官,为何你恩师的过失你却视而不见?彼时,罗君如该如何呢?”
这话一问,无人能答。
桐桐这才道:“事起一端,话分两头。各有各的处境,各有各的考量。诸位先生慌什么?身在朝堂,乃官身,接受监察,本也是应有之意。这与对方是什么身份没有多大干系。
你们若是抛开私人情感看,罗君如错了吗?若是抛开私人情感看,吴院正都对吗?这是官场上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怎么诸位先生先给上升到了了不得的程度了?没必要吧!”
她这边话一落下,坐在末位的一位先生先起身,甩袖而去!出去了还不忘回头喊一声:“都走吧!伯爷不欢迎咱们,还听不出来吗?”
林雨桐:“……”没有啊!我这不是正跟你们探讨呢嘛,事得理智看,对吧!真不至于就天下人笑话之类的,笑话什么呀?不就是谏官弹劾了另一个官员吗?怎么了呢?
再说了,弹劾这种事情,有什么大不了的!弹劾不意味着就得受惩处。在朝堂上,就没有不被弹劾的官员。
真没什么大不了!不用动不动就上升到女官的高度。干什么呀这是!
然后十几位先生,陆续起身,一甩袍袖,走人了。
黄氏手忙脚乱的,亲自把人送出去,然后也是:“……”当了官的女人,都好有脾气呀!
她回去,去看自家小姑子的面色,去不想,她只问说,“咱们晌午吃什么呀?有点热,要不,吃点凉的?”
哟!包了饺子了,吃凉的吗?“行!吃凉的。” 饺子过了凉水,拔的冰凉冰凉的,再把蒜末、辣椒面、芝麻放上,用滚油一泼,小葱和芫荽往上一撒……桐桐‘哦’了一声,“这个好!”
她一顿饭吃了三十个,小半斤的量。
黄氏看不出自家小姑子有没有什么情绪,可吃了饭,就见她还是一个人往前院去了。
桐桐走的很慢,时而还蹲下来把花圃里冒出来的马齿笕拔出来放在石台上,间或是把框子里种的红薯和玉米给梳理梳理,红薯苗该压了,玉米该浇水了。
丑妮远远的跟着,拎着冰过的红枣醪糟,一直等到伯爷进了书房了,她才进去,把醪糟罐子拎进去,用隔温罩给扣上,这才退出去。
黄氏问说:“是不高兴吧?”
丑妮摇头,“不像是不高兴,倒像是又有什么心事。我进去的时候,伯爷正看朝廷邸报。”
黄氏:“……”自从住进了伯府,帮小姑子搭理庶务,她这才知道,原来朝堂距离她这么近。这里真的每天都有事关天下大事的事发生。
她说姑婆,“晚上烤肉吧,这个吃着有胃口。多点菜蔬也行,不怕不消化。”
行!这就去把肉腌上。
下半晌的时候,秦敏来了,脚步匆匆。
她是熟门熟路,进来喊了一嗓子,告诉主人来客人了,之后就直奔书房。
桐桐给递了醪糟:“一头的汗,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秦敏咕咚咕咚全喝了,“……常阁老……”说着,从怀里取了纸张递过来,“您看看。”
桐桐接过去打开,这又是一份倡议书。
自从自己用了一次倡议书之后,这玩意成了一个谁逮住都能用的东西了。
这份倡议书倡议什么呢?倡议官员得先有德。
德这个东西,对吧?是一把尺子。比如说,官员养外室,这就失德;再比如说,官员不尊师重道,忤逆师长,这也叫失德。
常阁老这个倡议对吗?对的!道理上肯定是站得住脚的。
所以说,她能做到阁老呢。手段很高明!这分明就是对罗君如不满,当然了,不尊师重道,忤逆师长的还有自己。
所以,叫一个阁老用手里的权利去收拾弟子,太掉价了。几个毛丫头,顺手的事!站的高,看的远,抬手就是飓风,尾风只这么捎带的扫一下,就够你们这些不听话的受的了。
桐桐就笑了,拿着这个倡议书反复的看。
秦敏继续喝她的,“您还笑呢!我觉得常阁老不止是冲着罗大人,也冲着您来的。”
“我跟她不睦,这是私下的事!并没有将翻脸闹到明面上。她想隔空抽我,我不在意这一巴掌,她能奈何?抛开这些成见,你只说她的倡议有没有道理?应该不应该?”
自然是有道理,也是应该。
“对嘛!这就行了。德,得重,不管什么时候。”桐桐坐回去,“但是,德这个东西,标准是什么呢?这个却有待商榷。还是像以前一样,父母之命忤逆不得?不对吧!愚孝愚忠都不该提倡,圣人也不提倡,对吧?天地君亲师,师尚在亲之后。那对亲长不能愚孝,对师长难道得愚孝么?这个理是得辨一辨的。”
辨一辨?怎么辩?
桐桐开始研墨,她写了一篇文章,署名就是自己的名字。然后等干了之后反复看了几遍,就提给秦敏,“替我跑一趟,找顾玉娘顾大人,问问这篇文章能不能发表。”
秦敏收了,转身就走。
顾玉娘都要下衙了,就见到了秦敏。一说来意,顾玉娘就先要文章,“我看看。”
这一看之下,顾玉娘倒吸一口气,这是要打起来呀。她低声道:“今儿肯定排不上了,你回去告诉伯爷,后天一定能上。但是,明天我等她一天,若是要反悔,我随时将文章抽回来。”
好!我这就去回话。
顾玉娘等了一天都没等到林叔珩抽回这篇文章,于是,在隔了一天只有,这篇署名为林叔珩的文章,就见著报端了。
常青莲早起的习惯,一边用早饭,一边看报纸。
她坐过去的时候,今儿的报纸已经放在桌上了。她一手端着豆浆碗,一边翻着文章。最醒目的位置依旧是关于倡议书的。有很多人对倡议书深入解读,都觉得这是值得提倡的。
她扫了两眼,也没太在意。翻了一个面,背面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管仲仁乎?
怎么谈起了管仲?这又是哪个书呆子要引经据典,对朝廷如今的赋税指指点点么?
她往作者那里扫了一眼,署名:林叔珩。
常青莲当时就放下手里的碗,一字一句的读起来。读完之后,她闭眼拂手一扫,豆浆碗直接被扫下了桌子,瞬间摔的粉碎,没喝完的豆浆撒了一地,飞溅的到处都是……
第184章 万里扶摇(83)一更
小皇帝擦了头上的汗,这一趟跑下来,真累了。他随意的往台阶上一坐,将汗巾递过去,那边就接了报纸,老管事递了牛乳来,他也只喝了一口就放在边上。
报纸一打开,看到了是对倡议书的长篇累牍的阐述。他没兴趣看这种,文人中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的。永远只说正确的话!之前呢,是捧齐文超,现在觉得常青莲把齐文超干掉了,她怕是得出头了,于是,处处抬着常青莲。
他的嘴一撇,伸出舌头舔了舔嘴角的牛乳,翻报纸的时候把报纸放在膝盖上,腾出一只手端了牛乳,又大口咕咚了几口,然后就被一个标题吸引了——管仲仁乎?
议题很有意思,但得看是谁写的。常在报纸上前面几个版面发表文章的人,名字他都记得住。谁是什么态度,什么倾向他也都了解。一看名字就知道这人的文章有没有可读性。
古人嘛,一个人一个解读的角度。对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他懒的看了。
结果名字是林叔珩:嘿!叫歇着就安生的歇着,这是为她好的,怎么好端端的又写什么文章了。
再一琢磨,便懂了:罗君如攻讦吴广知,常青莲隔空给了个教训。
是为了这个事吗?
所以,把林叔珩给惊动了?也不是惊动,关键是林叔珩对常青莲这个恩师也没多少尊敬的意思就是了。难道是觉得常青莲在含沙射影的说她,她生气了,又杠上了?
这个脾气,很不好嘛!
老管事递了鸡蛋过来,“陛下,用饭……”
小皇帝给推开了,“等等,林叔珩的剑出鞘,必是要杀人的。”他点着报纸,“文若精彩,比刀锋利。”
老管事低头看了一眼,“管仲?”
嗯!管仲。这个切入点很有意思。
管仲仁乎?这个话从《论语》中演化而来。
在《论语》中,子路和孔子有过一番对话,谈论的便是管仲。
子路问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这不算是仁义吧?
想知道子路问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就得知道那段历史和人物。
子路提到的齐桓公,他是齐僖公的儿子,但最初,他并不是太子。他爹有三个儿子,他是老。老大是太子诸儿,老二是公子纠,他是老公子小白。
他爹死后,太子即位,是为齐襄公。这个齐襄公就是那个与妹妹文姜私通的混账东西。因着他与妹妹的特殊关系,他妹妹带着妹夫鲁桓公来齐国的时候,他趁机把鲁桓公灌醉,然后派人把鲁桓公给杀了。
管仲和召忽,这两人一直辅佐的是公子纠。管仲一看鲁国的国君在齐国被杀了,察觉到大乱将至。他们便带着公子纠逃命去了!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的公主,他们便逃往鲁国。
而公子小白也在鲍叔牙的护送下,逃出了齐国。
后来,齐国果然大乱,齐襄公死了。他一死,他的两个弟弟都有继承权,这两人就都急着回国,这个时候谁先回到齐国,谁就继承齐国国君的位置。
管仲和召忽先行,半路拦截公子小白。结果小白装死,管仲却以为公子小白已死,便不催着公子纠赶路。结果是公子小白逃脱,比公子纠早六天回到齐国,于是,他成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登上了国君之后,公子纠就不能留了。齐国发兵,逼的鲁国杀了公子纠,而辅佐公子纠的召忽自杀追随旧主,为主上尽忠。
而管仲则被鲁国交给了齐国,鲍叔牙之前举荐管仲,说治理国家,管仲的才能在他之上。于是,齐桓公亲自迎接,自此管仲为相。
所以,子路问了,说是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追究旧主尽忠了,与之相比,管仲是否尽到了为臣的本分呢?如果没有,那他此作为,仁乎?
而孔子答的也很有意思,他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齐桓公九次会盟诸侯,不用兵车之力,这就是管仲的功劳。不动刀兵,这便是管仲的仁德。”
孔先师称赞管仲,说他辅佐君王,匡正天下,百姓能过的好都是他的功劳。
想到这里,小皇帝就笑了。因为从这个角度去辩驳的话,林叔珩稳赢!她就是对先生不敬,这又怎么了呢?这是小节!她杀敌除奸,这是她的功勋,是她的大仁德。若是因为小节而质疑大仁……孔圣人可说了,这么看一个人是不对的。
用孔圣人的话直接甩常青莲脸上,就问你有什么可辩驳的。
真的,只一看这个标题,读书人都能从这个标题上读懂这四个字要表达的意思。
可真等看文章了,小皇帝才知道,自己的格局还是小了,也太小瞧林叔珩的格局和手段了。
林叔珩在文章中主要提了三点:首先,他说了管仲对官员的评判标准,“德义未明于朝者,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不可使任大官”。
德行很重要,如果德行败坏,不能升迁;没有功劳,没有实绩,也不可以擢升;不能取信于民,不可以任高官。
换言之,就是说实话,办实事,别来虚的!
【重生小说】推荐阅读:重生后绑定购物返现系统年代文炮灰姐姐重生了重生后暴躁少年被我欺负哭了侯府重生日常(双重生)回到亡妻年少时给重生的小姐当丫鬟长歌谢昭宁(重生)重生之军医舍娘末世重生:我的酒店物资无穷尽农女重生发家日常重生之将门毒后八零老太在军属大院杀疯了看我机械军团锤爆末世!妧枝(重生)虎崽又在胡作非为重生:刑少娇宠白月光无下限沧澜道幼稚园全都重生了,除了……[九零]春江花月七零海岛随军养娃六零之东北来了个大美人八零小辣媳:我家大佬有金矿重生九零,我用前夫换了八套房不悟老大是女郎重生之后,追回我的朱砂痣如何逼疯高岭之花(重生)重生女配婚后日常重生民国娇妻随身空间之重生七十年代重回我爸当校草那几年侄媳妇变媳妇,年代大佬心慌了黑莲花有点甜[重生]重生七零俏媳妇我的婆婆是重生的[七零]七零大杂院的小娇媳重生七零再高嫁重生之萌妻是鬼差网红的王者红包群七零年代彪悍媳我不喜欢你了[重生]驸马爷的掌心宠重生九零女天师渣了男主后我们都重生了复读人生表姑娘不想上位(重生)鸡飞狗跳大杂院驸马?扬了吧(重生)人美为患和离后与前夫重生了九重紫重生医妃权臣大人偏宠我重生之沧蓝春暖香浓狂凤重生:相府第一嫡女重生七零:农家俏媳妇娇软美人[重生]皇后归来(重生)重生80医世学霸女神八零之有间小卖部对照组与独生女[七零]重生九零开饭店表妹薄情( 双重生 )重回六零,暴富香江荣婚(重生)豪门蜜婚之娇妻在上重生之琴韵悠扬弃妇扶摇录神明今夜想你偏执狂追妻日常(重生)你看见我老公了吗我见殿下少年时重生大师姐不想努力了侯府主母(重生)重生后真千金开始做绿茶重生九零之圆满人生娘子多福重回老板年少时惊鸾(重生)下乡的妹妹回来了重回八零,拜金女她醒悟了重生文里的炮灰学渣路人甲/为了不生五个孩子,我拼死拼活重生之时尚女王重生八零小甜妻魔鬼的体温九零之恶妇当家做了白月光替身后我重生了回到渣了夫君前(重生)丞相今天火葬场了吗长媳(重生)不服[重生]重生偏宠:禁欲国师暗恋我我靠拍电影整顿娱乐圈[九零]惨死重生后霸总日日求复合撩君重生之医品嫡女重生之最佳报复农门攻略:撩个将军来种田重生九零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