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不是“原住民”,都把太上皇当成同乡,与有荣焉仿佛自己跟皇室关系很近。
镇监史济之率领官民拜见之后,小心翼翼的陪同:“启禀陛下,大明镇的镇街没扩增多少,镇上的客栈也只多了一家。镇衙也小得很……”
“就按你安排的住吧。”朱国祥道。
史济之说:“毕竟这附近都依山傍水,可供扎营的平地不多。臣已腾出许多民居,陛下的那些随员,需要在百姓家中临时居住。”
朱国祥点头道:“可以。”又吩咐身边的太监,“记得补偿那些借房子住的百姓。”
随即有故人上前拜见。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带着妻儿来到朱国祥身边:“小民田直方,拜见陛下、拜见圣人、拜见……”
朱国祥立即有了印象:“你爹是田二?”
“正是,陛下竟还记得,”田直方喜滋滋说道,“小民的名字,还是当年陛下亲自起的。”
“我怎不记得?”
朱国祥笑道:“我父子当年途经此地,便是吃住在你家。你的父兄呢?”
田直方说:“父母、兄长和姐姐都在外地。父母前些年病故了,大哥在做武官,姐姐嫁给一个文官。二哥在跟金国打仗时战死,他一个儿子也做了武官,还有个儿子已考上秀才。只有我不成器,陛下起兵时还年幼,便留在这里打理些许家业。”
朱国祥点头道:“留在老家也好。你三叔呢?”
田直方说:“三叔全家都搬走了。三叔家的水田和茶山,全都送给了我。三叔家的旱田,则是送给了村邻。”
朱国祥指着镇上的老客栈:“这也是你的吧?”
田直方说:“当初陛下把客栈赐给家父,家父又把客栈留给了我。”
“那你必是大明镇首富。”朱国祥打趣道。
田直方嘿嘿一笑,并没有辩解。
上白村也算大明镇的辖地,因此大明镇首富肯定是白家大郎!
跟田直方聊完,又有个中年人上前:“米铺小厮张林,拜见陛下、拜见圣人……”
朱国祥本来已经没啥印象,听到米铺瞬间想起来,问道:“一文铁钱能买多少米?”
“一把。”张林回答。
朱国祥摇头:“不够。”
张林说:“那就再抓一把。”
朱国祥哈哈大笑。
沈有容说:“我没在你铺子里买过米,却在你铺子里卖过麦子。”
张林说道:“圣人的麦子好得很,麦麸簸得干干净净。”
沈有容问:“如今你自己开米铺了?”
张林说道:“幸得陛下与圣人赏赐,小民现在开的是茶米店。不仅卖米,还卖茶叶,生意好得很。尤其是茶叶,来自陛下赏赐的茶山。外地商贾坐船路过的时候,专门来小民的店铺买茶,说是喝了这茶能沾沾皇气。”
在场的人都笑起来。
“这些都是你的子女?”朱国祥问。
张林说道:“长女已经嫁出去了。还有一个儿子能读得进去书,上次白侯(白胜)回乡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县学读书,后来又进了洋州书院。那小子已考中秀才,如今转去了汉中府学读书。”
“那就祝你儿子高中状元。”朱国祥说道。
张林大喜,咧嘴笑道:“有陛下金口玉言,那小子下次再考不上,就把他的腿给打断!”
朱国祥问:“考举人落榜了?”
张林说道:“考了一回,没有考上。”
朱国祥又跟几个故人聊了一阵,上白村、下白村的村民陆续赶来。
曾经听朱铭讲西游故事的小孩子,都已经三四十岁了,纷纷带着自己的儿女过来拜见。
亦有许多老人,看到朱国祥激动得流泪,颠三倒四诉说朱家父子带领村民防御山贼的往事。还说要不是朱皇帝勇猛,上白村就要被山贼洗劫一空。
白大郎也坐船来了。
朱国祥问道:“你二弟辞官之后没回乡?”
白崇文说:“二弟喜欢江南水乡,辞官之后搬去了宁波府奉化县。”
“他倒是跑得远。”朱国祥吐槽道。
白二郎聪明得紧,知道见好就收。在石见银山做总督时贪了几万贯,赐田、赐宅、赐店卖掉也有一万多贯,他还有其他合法收入和灰色收入。
总积蓄大概有十万贯,直接辞官跑去江南“隐居”。而且因为岁数和级别都到了,只要还活着就能拿退休金。
甚至不住在杭州和宁波府城,选在奉化县郊置地建宅,天高皇帝远的做起了富家翁。这几年还做起了小生意,收购一些货物,运到宁波港口卖给海商。
过得那叫一个逍遥自在。
聊了一阵现状,当朱国祥问起儿孙情况,白崇文叹息道:“我那几个儿子都废了,考不上科举不说,经营产业也不行。长孙、次孙也不爱读书,也就老二的长子稍微像样,在县学内舍能够排进上游。”
“儿孙自有儿孙福。”朱国祥安慰道。
朱国祥在众人的陪同下,去大明镇的各处游玩。
很多地方已经修变了,但大体还是那个样子。
客栈是朱国祥亲自主持修建的,如今又扩建了几间大通铺,用来给路过此地的商队伙计和穷人休息。
当初的村塾,已经升级为县小学的分校,拥有着官学的机构编制。这在全国独一份。
王安石当年搞出小学、县学、州学、太学四级官学体系,对小学校长的要求不高。而大明村的这个小学,规定校长至少得有举人身份,并且由提学使亲自考核。
接着又去看了下游的江边茶山,那是父子俩遇到聚宝盆的地方。
“这怎么还系着红布?”朱国祥指着一株茶树问道。
镇监史济之解释道:“二位陛下的故人说,官家在大明乡的时候,曾言此茶树缠住了天马聚宝盆。乡民皆称,大明镇的山岭皆是龙脉,此茶树则是龙脉之眼。天马有灵性,得昊天上帝之命,在这株茶树旁苦候天子驾临。”
朱国祥哭笑不得:“无稽之谈。”
史济之说道:“许多乡民,会来茶树前祈福。便是汉中府城那边,也有百姓专门坐船过来祈福。久而久之,这株茶树就不再修剪了,任其生长以供祭拜。”
田直方也说:“此树被奉为茶神。整个汉中府的茶园主,还有那些本地茶商、过路茶商,都会来这里对着茶树拜一拜。”
“灵验吗?”朱国祥好笑道。
田直方说:“皆言灵验无比,我们正在商量给茶神建庙。”
朱国祥说:“建庙可以,不可侵占耕地,不可拥有庙田,不可官府拨款。”
就当是搞旅游开发。
史济之连忙询问:“陛下可否为此庙题写匾额?”
朱国祥非常郑重的摇头。
史济之尴尬的笑着低头,他似乎会错意了。
朱国祥看着那株茶树,端详良久,离开之时对太监说道:“小钟,给我也系一条红布上去。”
第1138章 终章
西乡县令吴廷辅,当天傍晚便赶来,还带着一帮县衙官吏。
至于汉中知府,估计要明天中午才能到。
洋州在大明初年被降为洋县,下辖三县全部并入汉中府。这几年有官员提议恢复洋州,一来此为龙兴之地应该设州,二来是为了把汉中盆地继续切割。
切割之后,把洋州设为陕西省属直隶州,可以防备某天有人割据汉中。
次日清晨,朱国祥在西乡县令、大明镇监的陪同下,带着家人、故人和随从前往黑风寨。
沿着小河全是水田,但水稻已经收割,田水也被排干了,冬油菜苗已长到齐膝深。
“这二十多年来,从镇上通往龙脊山的沿河地带,水田数量又增加了四十余亩,”镇监史济之介绍道,“那些地势稍缓的山下坡地,有大水车提水灌过去,已经从旱田变成水田了。”
勉强可以算梯田,但跟真正的梯田不能比,这种近河的坡地水田在南方很常见。
朱国祥却迷惑道:“什么龙脊山?”
县令吴廷辅解释说:“龙脊山便是以前的黑风寨所在山岭。有风水术士观测,这一片的山脉形似蟠龙,当年的黑风寨便是龙脊所在。上白村那边的山岭则似猛虎,跟这边合起来便有虎踞龙盘之势。”
白大郎也凑趣道:“其实一百多年就有这种说法,我家的先祖便是觉得风水好,才选在上白村开垦繁衍的。这里的龙虎气,多半就是为了两位陛下而生。”
田直方说道:“路过此地的术士言,这里虽然虎踞龙盘,但龙困浅滩、虎落平阳。陛下早年在龙脊山挖堰塘、通水渠、造水车,便是往浅滩里引了水。又在上白村的半山种玉米,玉米比麦子更高可以藏风聚气。引了水,藏了风,这虎踞龙盘的格局一下子就活了。”
朱国祥笑了笑,没有参与讨论,也懒得去反驳什么。
大明镇,乃至西乡县、汉中府的百姓,估计都对这套说法坚信不疑。
甚至有一些心思活络之辈,笃定太上皇必然精通风水。
他们私底下编出各种各样的段子,什么两位陛下得了海外仙人指点,从东南沿海一路望气直奔汉中而来。途经大明镇发现了虎踞龙盘格局,于是便在此隐居,并且悄悄打通滞涩的风水。
当年献给昏君的巨型灵芝,便是龙虎之气聚而成形的。
甚至薛道光也被请来掺和了一手,助两位陛下把龙脊山的风水打通。
亦有从黑风山下搬去汉中的村民声称,自己某天夜里起来拉屎,看到黑风寨的方向冲出团团红光。大半夜的竟然把天空都染红了,聚成一团一团的红云,直至黎明时分才终于散去。
这个小道消息很快被人引用,并且还被各种二次创作。
有人说,那些红光和红云,是太上皇在夜里炼丹,丹成之时逸出许多红色丹气。
亦有人说,那是龙脊山的风水被打通,天地感应降下仙人与太上皇对话。
反正神神叨叨的,什么说法都有。
朱国祥道:“上次白胜奉命回来,说山上的建筑已经荒废破败了?”
田直方解释道:“上山下山不方便,山上已经二十多年没住人了。我们也不敢胡乱休憩房屋,害怕坏了山上的风水。”
白大郎说:“府、县、镇的历任长官,多次上疏请求在龙脊山上建道观。但朝廷一直没有批准,这里的官民也不敢乱修。期间还有一个道士云游至此,跑去龙脊山上结庐修炼,被我带人用锄头扁担给打跑了。那道士肯定心存不良,想要偷取龙脊山上的龙气。”
史济之说:“山顶现在被设为禁区,不准任何人上山樵采打猎……”
“岂有此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国士无双[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篡清[精校版]北宋穿越指南绍宋[精校版]铁器时代[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绝色凶器唐人的餐桌宰执天下[精校版]吕布的人生模拟器[精校版]奋斗在盛唐世子很凶[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我要做皇帝[精校版]龙啸大明[精校版]满唐华彩绝色凶器[精校版]乱世宏图大唐第一家丁[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锦衣夜行[精校版]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黑道特种兵铁血大秦[精校版]大明帝师悍戚[精校版]大明国师覆汉[精校版]枭臣[精校版]秦功权臣谍影凌云窃明[精校版]席卷天下[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1852铁血中华[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新书[精校版]奥古斯都之路[精校版]晚唐浮生箱子里的大明民国投机者男儿行不让江山[精校版]人在贞观,科学破案风雨大宋红楼道爷抢救大明朝[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帝师县令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唐砖[精校版]老子就是要当皇帝人在大宋,无法无天佣兵的战争[精校版]大汉帝国[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骗了康熙孺子帝[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靖难攻略汉阙[精校版]汉乡[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大宋权相[精校版]饥饿的盛世(出书版)大明文魁[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雅骚[精校版]父可敌国长安风流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精校版]十国千娇明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宋北云[精校版]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