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问提出,朱国祥笑了。
台下的师生却没多想,他们当然觉得所有地方的大气压都一致。
张力修继续说道:“我给父亲丁忧之后,便乘船一路南下。每到一个地方,就测量那里的大气压。爬到当地最高的山峰,钻进当地最深的沟谷。我还去了沿海各省,就在海边上测量大气压。又从东边去了西边,还去了刚刚设立的云南、贵州两省,又前往最西边的吐蕃诸部……”
“根据实地测量数据,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海边的大气压最强,吐蕃那边的大气压最弱!一座极高的高山,山下的大气压最强,山顶的大气压最弱!”
众人愕然,朱国祥笑得更开心。
张力修还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众所周知,水往低处流。江河入海,自是江河源头地势更高,而大海的地势则最低。再加上山顶与山下的气压差异,那么是否可以推测:越高的地方,气压越弱;越低的地方,气压越强。”
鲔岫书院以科举为主,但更偏重常科(四书六经和数学),因为学生们都想做治民官。
这里也有制科教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文史、金石等等),但愿意钻研的学生数量较少。
一个物理老师举手提问:“若是按照阁下所言,人如果能飞到天上去,飞得越高空气就越稀薄?”
“是的!”
张力修说道:“人需要呼吸才能活着,空气当中应该有一种气,是人能够继续活着所必须的。这也可以解释,地势极高的吐蕃诸部所在,为何人们在那边呼吸极为困难。人去了那里,不可能剧烈活动,多跑几步就会呼吸困难。我有一个随从,莫名其妙就死在吐蕃。”
对物理比较了解的师生,闻言开始认真思考。
张力修突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太阳、地球和行星:“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所在的地球,距离地球中心越近,空气就越充足。距离地球中心越远,空气就越稀薄。随着高度抬升,空气一点点的变少,直至变得完全没有空气。”
这次被震撼得最厉害的,却是研究天文地理的老师。
一个老师问道:“阁下的意思是说,地球被空气所包裹,更外面完全就是真空?”
“是的!”
张力修用了好几年时间实地测量,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观点:“我们研究物理和天文的已经知道,太阳、地球和五星都有引力。太阳的引力最大,所以地球和五星围着太阳运转。”
“而空气也是某种看不见却能感知的实体。地球的引力吸引着空气,因为空气是流动的,更多的空气被吸引到地面,那么高空的空气自然更稀薄。”
“我猜测,空气是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不受阳光侵害。我在吐蕃看到的牧民,脸都被晒得很红,脸上的皮肤也很粗糙。我和随从在吐蕃诸部走访七个月,我们的脸全都被晒红了。那里的阳光并不强烈,但晒久了就跟针刺一样。会不会是因为空气稀薄,阳光可以直射人的肌肤?”
众人越听越玄乎,但又无法辩驳,他们连吐蕃都没去过。
朱国祥却愈发满意,但很快他就无语了。
张力修开始扯什么阴阳:“阴阳二气交感,于是地球上有了万物生灵。这阴阳二气,便存乎于空气之中。阳光里纯阳罡气太过猛烈,世间生灵不可直面其锐,就须空气像盾牌一样保护地球。这是阴阳调和的过程,阴阳二气便在那些空气之中存在。世间修道之士,可吸收炼化空气之中的菁华,如此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朱国祥一脸囧色,好端端的物理讲学,咋就扯到阴阳和修炼去了?
紧接着,张力修开始大谈特谈阴阳造化,歪楼歪得都快歪出太阳系了。
朱国祥不得不打断:“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张力修总算回归科学,他让随从抬来大量化石:“在游历各省这几年,我认为沈梦溪公(沈括)所言有理。地球沧海桑田,山川、河流、海洋都是在变化的。我甚至在地势极高、呼吸困难的吐蕃之地,发现了本该生活在海洋里的贝壳残骸,而且数量还不少,一堆一堆嵌在石头里。”
朱国祥再次满意,只要不谈玄学就好。
第1126章 皇家学会与皇室财政
朱国祥并不干涉科学研究者。
比如张力修扯什么阴阳交感,朱国祥就没有驳斥其观点,只是打断话题让他先讲别的。
为啥呢?
因为在古人的主流观念当中,两位朱皇帝的理论更像扯淡,阴阳交感、天地造化才符合认知。
不能打击探索者的积极性!
所以在讲学结束之后,朱国祥肯定了张力修的部分成果,对其科学阴阳假说尽量避而不谈。
只要张力修不傻,就能明白太上皇是啥意思。
同时,朱国祥还引导说:“你这个发现很有用处。现有的气压计还不够灵敏,能否制作一种更灵敏的气压计,利用山上、上下气压不同的现象,来测算一座山的实际高度呢?”
张力修听得眼睛一亮,举一反三道:“水往下流,百川归海,可知海面的高度最低。以海面高度为基准,就能通过气压,测算不同地区与海面的相对高度。当然,必须把气压计改进得足够精确,否则几十丈的高度差很难测出来。”
朱国祥极为欣慰,这个张力修太有想法了。
其实,张力修并不是什么天才。
他读书时不但偏科,而且他擅长的科目,成绩也不算最优秀。
他能有现在的学术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家里有钱!
他爹请最好的老师给他开蒙,又花钱让他读最好的书院,但在书院学生当中属于不上不下的存在。
大明开国之后,把自然学科引入科举。他爹又花钱把他送进官学当自费生,还以重金聘请老师教授数学、物理、天文。
费这么大的力气,张力修依旧成绩普普通通。
然后,他爹继续花钱,让他进太学做了自费生,他的成绩还是普普通通。
这就很奇怪,不管是前宋的书院,还是大明的开封府学和太学,张力修都能做到普普通通、不上不下。
就像一个棋手,在业余段位输赢参半,去打职业还是输赢参半。
你搞不清他的下限在哪里,也弄不懂他的上限有多高。
幸好当时的太学还没那么卷,否则张力修都没法顺利毕业。
之后,他考正常科举也全部落榜。多亏朱铭改革制科,张力修才考上制科进士做了伎术官。
就算进了工部,张力修同样普普通通。调去参与研发蒸汽铸币机、蒸汽提水机,他还是表现得普普通通。
跟得上同僚的进度,却又一直不怎么出众。
以至于朱国祥见过此人两次,竟然丝毫没留下印象。
太上皇从侍卫那里借来一把腰刀,当着众人的面,用刀在夯实的泥地里画图:“这是海面,由于潮汐、波浪等诸多因素影响,海面高度是有波动和误差的。我们可以取一个平均数值,称其为海平面,或者海平面高度。”
朱国祥又画一座山峰:“这座山峰与海平面的垂直高度,姑且称之为海拔高度。”
张力修拍手赞叹:“陛下所起的海平面与海拔两词,精准而又贴切。”
朱国祥说道:“你去洛阳太学,给那里的师生讲讲课,再写一篇论文来发表。”
在场的师生、官吏,纷纷对张力修投出羡慕的眼神。
居然能获得太上皇的认可,而且被太上皇钦点去太学讲学。如此殊荣,今后即便不能称为大儒,也算是一代名儒了。
嗯,如今的世人,把著名科学家也称为大儒、名儒。
这样的大儒、名儒还挺多,各自都有突破性发现,而且80%以上是从太学毕业的。
朱国祥又说:“待讲学完毕,你牵头改进气压计。我会让工部给你拨款,再给你一些人手。等气压计改进得足够精细灵敏了,你再带人去全国各地测量海拔。”
“是!”张力修领命。
朱国祥笑道:“测量海拔的同时,你如果还有闲心,也可以研究当地的地质。尤其是那些崖壁最为直观,很多崖壁的岩石土壤是分层的,还有伱所说的上古生物残骸。姑且,就叫化石吧。”
张力修更加兴奋了。
以前他只能自费搞研究,身边全是自己的随从,遇到难题连一个能讨论的人都没有。
尤其在老爹去世后,兄长更是态度恶劣,埋怨他有官也不去做,非要浪费钱到处瞎跑。不但对家里毫无帮助,而且还浪费家中钱财。
现在好了,啥都有了,兄长也肯定笑脸相迎。
朱国祥带着妻儿去休息,他们还没走远,张力修就被师生团团围住。
虽然很多士子,依旧把研究自然学科视为小道,只把常规科举需要考的数学视为大道。但毕竟两位皇帝支持这玩意儿,牛逼科学家还是会受到追捧的。
并且大明开国以来,年轻一代的士子,因为科举而必修数学,甚至有几年还必修物理。这些士子有很多已经做官,还有大量二三十岁没做官的。他们对自然科学或许不那么热衷,但也基本不会再歧视。
观念已渐渐改变。
这其中,还有电报和蒸汽机带来的影响。就连胡安国那种学术官僚,都认为自然学科大有用处,不能简单的视为匠人之学。
书院的高级宿舍之中,朱国祥打算写信。
李清照在旁边帮着研墨,沈有容让女官沏茶过来,文小妹招呼其他妃嫔和儿孙出去免得打扰。
李清照还在思考讲学内容:“地球真被空气层层包括,空气之外的宇宙都是真空?”
宇是屋边。
宙是房梁。
到了先秦时代,宇是空间,宙是时间。
甚至早在《庄子》之中,宇宙就有了无限时空的意思,大明开国之后彻底演变成科学术语。
朱国祥一边写信一边说:“宇宙无比广大,在地球空气之外,肯定也有别的气体存在。但那种气体,应该距离地球很远很远,否则就会被地球引力吸过来。所以,也能说地球空气之外是真空。”
李清照突发奇想:“我也用望远镜看过月亮,月亮表面坑坑洼洼的,没有树木花草也看不见人。月亮上是否有空气呢?是不是因为没有空气,所以月亮上面没有生灵?”
“或许吧。”朱国祥说。
李清照越想越入迷,然后诗兴大发,跑去另一间房展纸研墨,用写词来表达自己对神秘宇宙的向往。
沈有容对此不太感兴趣,坐在旁边,而且还戴上一副老花镜。
朱国祥是在给儿子写信。
他打算让儿子正式建立皇家学会,不仅要吸纳自然科学家,而且还要吸纳文史、艺术专家。
比如研究金石的,需要精通史学、铭文等诸多知识。目前的研究范围,已经从传统的玉器、鼎器、镜鉴,扩大到砖瓦、封泥、兵符、明器……朱国祥试图把他们往考古方向引导。
在写给儿子的信里,大明皇家学会框架如下——
会长一人,副会长三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三人。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六人,理事若干。
下设格物、文史、艺术三大类。
选取当前卓有建树的各类名家,作为皇家学会的第一批会员,通通赐予男爵爵位,并让他们自己投票选出会长、副会长等等。象征性收取少量会费。
每年吸收一批新会员,但不给爵位。
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大会,根据学术成果,评选出三大类的金银铜奖。远在外地的会员,可以不用亲自到场,但具有投票资格的,必须写信为候选者(初选)投票。
金奖获得者,必由皇帝赐予男爵爵位。
如果同时出现多项重大成果,皇帝可以酌情给出几个金奖,或者给银奖、铜奖获得者也赐爵。
拥有男爵之位的会员,如果再次获得金奖,或者取得突出贡献,皇帝酌情为其提升爵位。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不让江山[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铁器时代[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篡清[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宰执天下[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宋师[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革宋[精校版]枭臣[精校版]黑道特种兵乱世宏图奋斗在盛唐北宋穿越指南大明帝师大唐第一家丁[精校版]大明国师覆汉[精校版]永历四年[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大汉帝国[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满唐华彩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骗了康熙银狐[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带着系统来大唐[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窃明[精校版]人在大宋,无法无天上品寒士[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唐砖[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唐人的餐桌带着仓库到大明[精校版]晚唐浮生谍影凌云秦功民国投机者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吕布的人生模拟器[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国策[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明末大军阀人在贞观,科学破案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天下枭雄[精校版]末日之最终战争[精校版]大明文魁[精校版]1852铁血中华[精校版]大宋的智慧[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我是一个原始人[精校版]红楼之庶子风流[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花与剑与法兰西[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大明嫡子箱子里的大明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迷失在一六二九[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锦衣杀明[精校版]名门[精校版]初唐峥嵘万历十五年天可汗妻妾成群国色生枭三国之名门公子绝色凶器宋北云[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汉阙[精校版]长宁帝军[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