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儿子视线的母亲心中叹息,可惜久在太学,回家稀少的高松没有察觉出母亲的忧愁与父亲的难处,他苦着张脸,尽力去回答父亲的提问,除了将这两个多月的所学大致讲出来外,还说起来他在后排听不太清老师讲课的事情。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太学招收正式学生严苛,明面上根本没有‘旁听生’的存在,对上面以及太学里来说,高松这些人真正的身份,更偏向于‘半仆’,这在求学上自然不会和正式的太学生有着绝对公平的待遇。
可若是说这样委屈,也有些算不上,毕竟太学初设时,学子选拔可是由九卿之首的太常负责,教授学问的博士更是有名的大儒,正式博士弟子和如弟子加起来也就百人,高松父辈,学识都逊色于他们,按常理都没资格进入太学的大门,如今能以这个身份旁听已经是走大运了,还想挑剔听课质量?
那就是在做白日梦了。
“你再和好友在课下互相回忆回忆博士所授,有所不通的,都记下来,省得忘了,等回来后趁时间问为父。”
儿子虽然答得有些磕绊,可高庆问的内容也不是一个即将加冠学子就能答出来的,《尚书》这种不少篇章艰深晦涩,诘屈聱牙到他都不敢承认懂多少,高松如今能磕绊的答起来,就已经能见学识如何了!
五经博士教授的内容远胜高庆过往所学,能跟这些大儒上课,对高松未来必有增益,听不清也得继续听,外面哪有这么好的老师和机会?大不了,他再抽时间补就是了。
这么想着,高庆的注意力又放到儿子刚才所说的新文章上。
“你把明公说的那篇文章拿给我看看。”
这差不多是提问结束的意思,高松不由得多了几l分懈弛,他从布包里拿出卷起来放在竹筒里的纸张,递给父亲。
高庆铺平纸张,借着略微昏暗的油灯观看,待看到后面所提医师救治百姓的内容时,他突然‘咦’了一声。
“这怎么有点像给那些女医写的?”
高庆在检查儿子学识,意外看到顾迟赋文的时候,有人早就点评起来这篇文章,只不过重点不在于手法与感情上,而是其背后的政治含义。
将这篇赋文看完,侍中郭承颇为疑惑的问道:
“明公什么时候和她们扯上关系了?”
“不太清楚。”
荆博士微微摇头:“倒是这赋文,你不觉得有点意思么?”
闻言,郭承不由得皱了皱眉。
“阿谀谄媚之徒。”
出乎荆博士意料,好友郭承给了一个不太好的评价,只是紧接着,他又道:
“可你我也是媚上之人,哪里又有资格说他?”
“你啊!”荆博士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正所谓学成文与武,货与帝王家,他们这些人,不像那些有父辈余荫,或者家资丰富者,能居于一地,如土皇帝般过逍遥日子,而是拼了命的学习,学到知识渊博,再向中央靠拢,平日里说的再好听,最终还是需要仰仗君主重视生存。
“我是觉得此文还不错,送上去,或许能得陛下欢心,顺带与韩尚院示好,也算是结个善缘。”
“韩尚院……说起来,她们这些女官,竟有了长治之相,着实让我意外。”
提及韩盈,郭承不免有些称奇,但对于荆博士的建议,他还是拒绝道:
“可她那儿都是些女官,哪里有我去的地方?示好无用矣。而且……这篇文章,有的是人想往上送,何必我来?”
“我倒不这么觉着。”
郭承这个好友的秉性,荆博士也很清楚的,谨慎,轻易不与外臣交往,拒绝才是正常,而荆博士自己呢,也没有得到必须让推荐的利益,能想到郭承并提及此事,只不过是因为郭承侍中做的不算太好,都已经开始掌管陛下的服物了。
这些年来,陛下越发仰仗侍中,给于一些外臣的加官也多,再加上之前的侍中已经荣升高职,使得侍中的地位越发水涨船高起来,但再高,本质上依旧只是一个四百石、六百石的‘杂官’,说属吏,加官也行,因为从汉最早设立开始,它的职责只是丞相府与未央宫之间传递消息,如今能够起兴,重要的便是在陛下身边,掌握了什么样的职责。
辅佐皇帝决策,传递书信口谕,奉诏参与重大案件的调查、审判之类,自然是上上等的存在,权力极大,有些时候,就连丞相见到,也要执平礼,而负责皇帝安全,虽受重视,却无实权,服侍皇帝左右呢,也分到底是平日里在皇帝身边,听皇帝询问政务,还是掌管车马服物,显然,后者的待遇与地位肯定没有前者更好。
如此来说,郭承目前被排挤的挺厉害,但这种事情,总不能直接说出来,既然他不愿意,荆博士也没有继续说文章,而是提起来韩盈手下的那些女官。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调和,方为正道,现今各官署之间皆有女辈,总不能她那尚院署无一个男人,那成什么样子?”
“有与有之间的差距,犹如天地之距。”
韩尚院怎么可能不清楚她所管辖的官署不能只有女人,可想往里面塞男官又如何,其余各署的女官职位多高,郭承难道不清楚吗?
他反正不觉得这机会适合与韩尚院示好,并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索性直接拒绝道:
“今日天色已晚,我也要回去安寝了,你我改日再聊。”
荆博士有些失望,却也只能同意道:“好吧。”
郭承起身想要离开,可脚刚迈出去便停了下来,迟疑片刻,又扭头回来,问道:
“这篇赋文可否送给我?”
嗯?
荆博士还以为今日劝说失败呢,没想到郭承会主动要它,他心中有些不解这老友到底是什么想法,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只道:
“我这儿还有竹简所抄,这份你拿便是了。”
“多谢。”
这话让郭承心里没了负担,他拿起这张纸,卷起来收在袖中。
翌日,返回未央宫的郭丞又将这篇赋文拿出来看。
虽然嘴上瞧不起它,但郭承很清楚,这份将陛下功德胜之尧舜的文章,定会讨陛下欢心,只是送上去,短期内也很难收获什么好处,不会对自己此刻的状态有所改变,更麻烦的是,谁知道让人写这篇赋文的韩尚院有什么打算?那明公又想做什么?他贸然举动,是有可能得罪人的!
荆博士这个只会研究学问的,事情都没有弄清楚就让他奉上,可真是……
算了,他把赋文记下,心里有个数,接下来看情况再说。
郭承拿着颂文细观,突然感觉身后好像有什么东西存在,他一扭头,发现侍中郎高庆正站在他身后,见他扭头过来,颇有些惊讶的问道:
“郭侍中也看到了这篇赋文?”
前日看到这篇赋文的高庆,也有献于陛下的打算,只是想法不多,其因和郭承差不多,这事是明公起的头,他乱送,谁知道会不会得罪人?更何况比起来高庆,他能见到陛下的机会更少,所以这打算只是打算,至于什么时候会付出行动,那就不知道了。
被询问的郭承也有些惊讶,不过他很快也反应过来,高庆的儿子也在太学,能见到这篇颂文并不为奇。
“是,我听此赋文与过往写法全然不同,心生好奇,特求一份观之。”
“什么赋文与过往写法全然不同?”
高庆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个身高九尺有余的壮……文人突然靠近了他们,他面容带笑,整个人明明衣衫整洁,却带着股混不吝的气息,让人难以形容。
是太中大夫,东方朔。
第419章 些许赏赐
于高庆郭承而言,身为太中大夫的东方朔,无疑是一个很奇特的人。
他才华虽高,却生性诙谐滑稽,甚至屡为惊人之举,早年于陛下的自荐,他整整写了三千篇竹简,让陛下看了两个月才看完,可倘若有大才,那陛下如此认真看完,肯定会给予要职,但结果只让东方朔待诏金马门。
这就有些让人无法理解,陛下为何会花那么长时间,把那份自荐全部看完?
高庆和郭承不知那份自荐的内容,鉴于多年与东方朔相处得知的品性,姑且认为那份自荐写得很有意思吧,而自荐后的事情也的确让大家觉着很符合这条猜测,毕竟正常人哪会去恐吓侏儒!
不得不说,正是这些看起来不像是正常人能干的事情,才让东方朔从一众人中脱颖而出,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他行事过于荒唐,陛下显然将东方朔定位在了诙谐直谏的近臣身份上。
这与东方朔本人想成为能够被陛下托以政务的重臣身份相差甚远,可他就是这种难以改变的诙谐性格,也因此无法改变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形象与定位,也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仕图的略微不顺,并不影响东方朔本人日常,他大大咧咧地在郭承面前一站,对方迟疑片刻,就将纸张递了过来:
“是明公最近于太学新讲的一篇赋文。”
“奥。”
东方朔挑了挑眉,伸手接过来赋文,边快速浏览,边道:“这赋文与往常还真是大不相同,竟能引得你们两位都看到了?”
郭承不知如何应答,只能敷衍地回道:“也是凑巧,我们二人都与太学有些关系。”
口口相传的时代,在有阶级或者行业壁垒的情况下,几年消息都有可能传不过去,可在同个行业内,个体又有往上传的打算,那在总人口也就是二三十万的长安城内将消息传到皇宫内部,还真不算多难。
东方朔也明白这点,他微微颔首,目光却一直在纸张上不曾离开:
“原来如此,这赋文还真有意思,是哪位……不太像是大儒所做?”
一篇文章是否优秀,有时候并不看它有多少奇词僻字,而是道理是否深刻,又或者情感能否引发共鸣,这篇赋文言辞简单,可情感上却足够真挚,恐怕是民间贤良所为,只是后面的医师内容,却又迅速让东方朔推翻了自己的猜测。
韩尚院她们来的这点时间,还不够认识一位有如此才华,愿意这么吹…赞扬陛下,还顺带着把女医事迹填上去的贤良。
高庆只从儿子口中知道,这赋文不是明公所写,但究竟是谁所做,那就不清楚了,面对东方朔的询问,他只能摇了摇头,而一旁直接与荆博士接触的郭承就不同了,明公并未隐瞒这是他从京医院看诊时抄录而来的文章,写的人他也见过。
“据说是从京医院的文书手中所得,那人名为顾迟,据说是前顾侍御史的长子。”
“是他?”
东方朔极为博闻广识。
这不仅源于他在回答陛下种种问题上都能答上来,还源于自己本身就很擅长记忆,尤其是之前顾琬的事情闹得还不小,听(吃)了(瓜)一耳朵的东方朔,自然还记得此人的情况。
他又扫了一遍文章,捋了捋胡须,脸上的笑意更大了起来,他将纸张一卷,握在手中,混不吝地开口:
“郭兄,这赋文我先借用一番,翌日还你!”
说着,东方朔便转身朝陛下所在的殿内走去。
“哎?哎!”
郭承真没想到东方朔能直接上手拿走,他瞪大眼睛,叫了两声,看对方走的方向,很快意识到他要干什么,随即无奈地闭上了嘴。
这东方朔怎么就这么胆大妄为呢!
胆大妄为的东方朔来到了刘彻面前,他笑嘻嘻地行了个礼,道:
“陛下,臣有件大喜之事要恭贺您啊!”
对于内臣,刘彻的态度颇为随便,除了一些必要的礼节,其它都可以省略,省略到什么地步呢,后来有位侍中马何罗就因职务之便,获得了刺杀刘彻的机会,直至进入寝室门口。
当然,在刺杀之后,刘彻便开始逐步疏远侍中,但在这之前,侍中,包括东方朔这位太中太夫的行动和话语极为自在,见他这么过来,也不恼,反而饶有兴致地问道:
“喔?什么喜事要恭贺朕?”
东方朔将卷起来的纸张摊开,递至刘彻面前,笑道:
“陛下您一看便知。”
东方朔卖官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刘彻看公文正看着有点烦呢,索性接过来这轻飘飘的纸张,大致浏览起来。
对于刘彻来说,他看到的,听到的赞美,相较于后面的帝王,显然是比较少的。
毕竟现在的造纸技术还不如唐宋明清发达,官吏们还在使用竹简作为文书载体,平日里都在想如何言简意赅地写文书,一卷沉重的竹简,能写完此次的政务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有空闲拍一大堆马屁呢?
更不要说如今帝制还没发展到那么离谱的境地,有父辈余荫,又或者有传承的大儒自持身份,对皇帝要求‘以礼相待’,更不会这么虽然看上去很委婉,但又的确将皇帝比胜尧禹的夸赞。
这太佞幸媚上了!
【穿越小说】推荐阅读:如何阻止男主发疯退下,让朕来八零文艺妇女女钳工[六零]末世女在六零肉联厂穿豪门继母但教导主任大院美人处对象日常[七零]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年代文里的恋爱脑女配八零之做剧组盒饭火出圈了师父每天求我别破境了香江小警花继承豪门幼崽后八零知青丈夫是废世穿来的香江大厨[八零]五零年代女军医五十年代军工大院这个炮灰女配我不当了恋综女配,怼人暴富权臣的恶霸闺女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对照组小宫女能听到上位者心声玛丽疯,但顶级网红七零夫妻回城日常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我在仙侠世界被祖国征召了我靠线人系统在刑侦文里当热心市民降临日[末世]限制文女主求生指南咸鱼美人嫁给卷王厂长[七零]科研大佬的漂亮原配[七零美食]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穿成年代小可怜沪上人家[年代]大国小鲜(科举)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带着农场游戏穿末世砸锅卖铁去上学清穿之伊氏的日常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和顶流亲哥相认后我爆红了穿越之病美人续命日常穿成逃荒老妇,我抱回福宝旺全家书香世家(科举)在派出所里吃瓜当团宠真千金亲妈快穿回来了[穿书]驻岛大佬家的甜软小美人[年代]扶贫五年,我登基了豪门崽崽的昏迷亲妈穿回来了六零河山沟一家人从美利坚回来的大佬原配[年代]女配她刀长四十米[七零]六零重组家庭穿越考科举为了攻略病娇在死亡边缘反复横跳(穿书)表演科今天也想与侦探同归于尽在骨科医院开饭馆[美食]炮灰妹妹的人生(快穿)在北宋写小说养家小寡妇的第二春首辅娇妻有空间大院病美人原配[年代]摆烂,摆烂,摆烂!!!要不你还是把我叉了吧七零极品大妈看到弹幕后满级师姐的魔法校园日常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穿成年代文的病美人[七零]豪门小说里的美艳婆婆年代文女配精致利己[六零]穿成白月光替身后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锦鲤学霸她超甜[穿书]男团选拔赛的女导师我娘是年代文真千金八零香江大美人小宫女(美食)穿成年代文男主的小后妈[六零]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前方修罗场预警[快穿]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郡主穿七零后摆烂装穷[空间]寒门首辅养成记这王是非当不可吗穿成废太子宠妾以后渣男洗白手册[快穿]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绑定内娱嫂子系统后穿成七零恶毒原配我妻薄情穿成八零娇气包,高冷军官顶不住团宠学霸小姑姑躺赢日常/穿成年代文男主的娇软小姑姑捡漏姐姐的亲事后穿越:带着老宅在七零年代吃瓜漂亮亲妈七零养娃日常[年代文]古代小夫妇在八零穿越之市井小人物我是冒领女主功劳的姐姐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