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回了卧牛岭,几位夫人都来见过自家相公,展凝儿习武之人身体强健,自然是第一个到的。展凝儿一进花厅,便兴冲冲地道:“相公,你这一趟出去,坑来了些什么回来?”
于珺婷二郎腿一跷,嗓音儿娇滴滴的绕梁三日:“你们家这位大老爷的习性,你还不晓得?摘个花儿、惹个草啊,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
叶小天干咳一声,不待展凝儿明白过来,就急急迎了上去:“哎呀呀,你这都几个月的身怀了,怎么就不知道稳重呢?坐下,快坐下,可别累着了。”
可惜这时田妙雯和夏莹莹由小丫环扶着,已经双双走了进来,夏莹莹也就罢了,田妙雯哪是那么好唬弄的。只听于珺婷那酸溜溜的味道儿,她就明白必有蹊跷。
田妙雯一双妙目在自家相公脸上盈盈一转,笑吟吟地坐了,笑吟吟地道:“相公此行辛苦了,却不知这一趟回来,摘了朵什么花儿回来,有没有刺呀?”
叶小天额头有点儿冒汗了。他这后宅里虽然还算和睦,其实却也不乏派系,人以群分嘛,只是没有足以伤了和气的争斗罢了。这派系,自然是水西三虎一派,而同样出身铜仁的哚妮和于珺婷,走得就近了些。如今这两派怎么有联手之势?
杨花给老爷递上投湿的毛巾,便捧着铜盆退到了墙角,眼见得如此一幕,小小心灵中不由陡然一动:“叶小天也是害死我爹的凶手之一,原来他很好色么?娘说过,我是个美人胚子,长大了,应该会很美吧?”
小杨花的眼珠悄悄转动了一下,仇恨的火苗倏然一闪……
第65章 制衡方略
乾清宫里,万历皇帝瞟了一眼众大臣,内阁、六部,俱都在场。
内阁众阁老已经在他面前撕了很久,现在的内阁,没有张居正那种强势人物,众阁老撕扯许久,也没个定论,万历只好召开“扩大会议”,把六部也拉了进来,列席的还有都察院和锦衣卫。
吏部作为六部之上,天官大人率先发言,慷慨激昂:“皇上,川黔云贵等地,土官自汉唐因循至今,无论哪一朝哪一代,江山可以变,而世牧其地的土官不变!
太祖、成祖时候,曾想解决这个问题,只因后来北元作乱,无暇南顾,这件事便又拖延下来。如今杨应龙伏诛,这是千载难逢之机,正好破而后立,在播州全境,实施流官制度!”
吏部负责官吏的考核、升迁与任命。每日里不知多少闲官散官候补官,挖门盗洞托亲靠友地等着有那告老还乡的、犯案罢黜的、突然猝死的官儿们腾个位置出来。
如果在播州全境实施流官制度,他就有大把的官位可以任命,想想都要飘飘欲仙。
户部尚书立刻跳出来反对:“皇上!以太祖、成祖之雄才大略,难道只因北元作乱,就无暇南顾改土归流?成祖皇帝五扫漠北,北元望风披靡,怎至于牵扯成祖皇帝太多精力而无暇东顾?”
户部尚书上前,大声道:“臣以为,这是太祖、成祖皇帝发现,凡事不可一蹴而就、操之过急,这才缓行归流之策。播州之地,杨氏统治七百余年,下属土官层层叠叠,不可计数。
如果贸然归流,政令能上传下达吗?前有葫县,归流五年,朝廷年年贴补大笔钱粮。今贵州全省之赋税,尚不及江南一小县,播州之地一旦彻底归流,可以预料的是,至少在五十年之内,朝廷休想收上来一钱银子,而要贴补的赈济,则是朝廷不可承受之重。
我大明先平西北孛拜、再战东瀛扶桑,又讨播州杨氏,国库日渐空虚,一个不慎,杨应龙没有毁了我大明江山,这无底洞却是彻底把我大明国力消耗一空了!”
户部管钱粮,一旦彻底施行改土归流政策,这钱花的……那就是天文数字,而且它还不是一笔,而是年年都得往这个大窟窿里填钱。一旦皇帝真的听了吏部尚书的话,户部尚书可以想像得到,自己将来的日子会有多么悲惨。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些牢骚,都是那些文人激扬文字时的感慨,南宋皇帝如果真有希望北伐成功,他不想北伐夺回失地么?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哪儿?不是来自皇帝,而是来自于官绅、来自于百姓!
宋朝富啊,直至亡国,大宋的民生都是列朝列代里最好的时代,百姓生活的最是逍遥自在。北伐?北伐一旦成功,朝廷就得拿出大笔的银钱,贴补糜烂不堪、经济落后的北方,就得拿南人的钱去救济北人,你以为他们愿意?
如今就是这种状况,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屁股坐的位置不同,想问题的角度便不同,对吏部尚书举双手赞成的问题,户部尚书可是举双手双脚反对的。
刑部尚书马上跳出来道:“大司徒老成谋国,臣附议!”
吏部天官雅称大冢宰,户部尚书则雅称大司徒。大司寇(刑部尚书)当然支持户部尚书,叶小天在铜仁府帮他大力营建基层司法衙门,成效显著。如果全换成流官,能取得这么大的成效?别搞笑了!
那些流官几年一轮换,定得下心来去搞需要很长时间、根本无法在其任内显现出政绩的事情?就算他肯,中原地区一直是流官制度,官员还要大力倚仗地方士绅,一旦地方士绅们采取不合作态度,他的政令就难以施行,最终碌碌无为,何况是播州那种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土官地区。
万历皇帝瞧瞧其他三部尚书,道:“你们以为如何?”
礼部是林侍郎的地盘,林侍郎是叶小天的盟友,自然也是站出来附议户部尚书的话。
工部尚书两边不得罪,皱着眉头捋着胡子,念念有词地讲了一堆技术性问题:交通啊、水利啊、建筑啊,制造啊……
在一番云里雾里不着边际的分析之后,工部尚书提出了一个天文数字的预算:一旦改土归流,对于现在播州的基础建设,就必须得进行大力改造,才能配合流官的治理。他需要钱!
抠门儿的万历皇帝听得直皱眉头,缺钱的户部尚书听得心惊肉跳。
而兵部尚书一张嘴,还是要钱!
你要在整个播州改土归流,必须得建立卫所、镇守地方,以取代土兵土官吧?这些事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能办得到的吗?没钱寸步难行啊!
万历皇帝一听又是要钱,顿觉肉痛。转眼再看看支持改土归流的吏部尚书,忽然想到,一旦全面施行流官制度,陡然增加那么多的官儿,这官衙、僚属、俸禄……这得多大一笔开销?
万历皇帝眼中,铜钱越堆越高,像山一样,而这些钱是要扔进无底洞的,这可是要他命的事儿。
再想到阁老们的争执,想到水西安氏打着反对叶小天的幌子,其实也在觊觎播州这块肥肉,而水东宋氏则支持叶小天,试图联叶抗安,三足鼎立,他的决心终于定了下来。
水西安氏根基雄厚,比播州杨氏还要可怕,如果让安氏更形壮大,安知来日不会变成第二个杨应龙?水东宋氏虽弱于水西安氏,一旦把播州南六府划归宋氏,宋氏却会跃然安氏之上,同样后患无穷。
全部改土归流,不可行。若是效仿成祖,割六府而自治,对叶小天这等有功之臣有功而不赏,朝廷还如何面对天下人?水东宋氏与南六府近在咫尺,会不会趁机暗中网罗收买?
南六府若分而自治,播州北方各府改土归流会不会遭到南六府土官们的暗中作梗?唯有三足鼎立,让安宋叶三家互相牵制、制衡,朕的江山才更稳当。
想到这里,万历皇帝站了起来:“朕以为,改土归流,乃大势所趋。但,求治过急则弊患更大,宜稳妥施行,逐步施行!故,朕谕:依思南宣抚使叶小天所请,播州南六府,划归叶小天治下,曰平越府,仍隶贵州。
北线各府,改土归流,曰遵义,隶四川!北方各府知州、知府、知县类正印官,由朝廷派遣流官,其余正印官及佐杂官,由当地土官充任!钦此!”
第66章 叶小天的面子
数年之后……
贵阳,万箭楼。
万箭楼,本名八仙楼,早年间,叶小天曾在此宴请安家长公子安南天和贵州按察使王大人,被石阡曹家派土兵围攻,乱箭攒射,自从名声更噪,便改名万箭楼了,传承至今,倒成了贵阳城中一处极有文化内涵的所在。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浴血逃兵[精校版]穿越饥荒村落:种田空间拯救苍生铁骨[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临安不夜侯红楼:我真没想造反啊大魏宫廷[精校版]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谍影谜云边戎[精校版]靖明大明嫡长子北朝帝业藏国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出版书)全能后勤兵不可不知的中国5000年历史悬案(出版书)黑道特种兵最强特种兵之龙刺[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重返大隋[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窃明[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全军列阵北宋大法官奋斗在盛唐唐人的餐桌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骗了康熙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特战先驱[精校版]红楼名侦探[精校版]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全球战国[精校版]庶族无名[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勒胡马[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独断大明[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极品女婿[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晚唐浮生大明嫡子大明国师我在春秋不当王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横刀十六国帝师县令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三国开局斩关羽三国之袁氏败家子箱子里的大明篡清:我初恋是慈禧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北宋穿越指南扼元三国大暴君思想门:先秦诸子解读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庆余年东晋北府一丘八无字史记(出版书)长安的荔枝民国投机者绝色凶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异时空之抗日[精校版]官居一品[精校版]我在亮剑当战狼[精校版]最强炊事兵[精校版]铁血德意志[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宋煦[精校版]大楚怀王[精校版]大明之雄霸海外[精校版]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精校版]绍宋[精校版]春秋大领主[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苏厨[精校版]大明文魁[精校版]寒门状元[精校版]我要做门阀[精校版]如意小郎君[精校版]他,改变了大唐[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唐朝工科生[精校版]白狼公孙[精校版]这个天国不太平[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范进的平凡生活[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远东1628[精校版]